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
证名。指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即舌痿,参见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女萎之别名,详该条。
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弔于外,故不能复转。”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名。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痠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②泛指病邪闭阻肢体
指清冷的饮料。《灵枢·杂病》:“齿痛不忍清饮。”
①上臂。从肩到肘的部分。近代一般取此义。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肐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