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沂
南唐时人,与钟茜交往唱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 宗夬
(456—504)南朝梁南阳涅阳人,字明扬。宗炳孙。勤学有才干。初仕齐,为临川王骠骑行参军。入竟陵王萧子良西邸。齐武帝永明中,与魏和亲,奉命接魏使。齐郁林王时,为都官尚书。见王失德,颇自疏,后王被杀,宠旧多罹其祸,夬与傅昭独以清正免。入梁,历位太子右卫率、五兵尚书,参掌大选。
- 刘轲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 游酢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
- 赵湘
赵湘(959-993),字叔灵,祖籍南阳(《南阳集》卷一《后感知赋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据《宋诗纪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授庐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阳集序》)。其后以孙赵抃贵,追赠司徒。湘之文扫除排俗,有孙、李遗风。赵湘诗风骨苍秀。
- 张翥
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王都中
(?—1335)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 吴承恩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 张本正
张本正,惠州人。明英宗正统间龙川所千户张广子。事见清光绪《惠州府志》卷四五。
- 屠倬
屠倬(1781—1828),清代官吏、诗人、篆刻家。字孟昭,号琴邬,晚号潜园老人,浙江诸暨紫岩乡六十都(今诸暨市店口镇琴隖村)人,寄居钱塘。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十三年进士。知江苏仪征县,在任五年,除盐枭,清疑案,劝民纺织。道光元年(1821)擢为江西袁州府知府,不久改九江府,后因病辞归。工诗古文,诗与郭麔齐名。有《是程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