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江智渊生平

江智渊生平介绍

江智渊(418-462)南史作智深。此从宋书)字不详,济阳考城人。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年四十六岁。辞采清赡,与谢庄、沈怀文友善。怀文批评他道:“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孝武帝深相联系知待,每独蒙引进,未尝有喜色。累拜宁朔将军。议殷妃谥为帝所恨,以忧卒。>>查看江智渊的诗词古文

人物经历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是湘州刺史江夷弟弟的儿子。父亲江僧安,任太子中庶子。

  江智渊最初担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后军参军。他伯父江夷有盛名,江夷之子江湛又有很美的声誉,父子二人仕途通达,地位尊贵,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名声,江湛对他的态度很是简慢,江智渊常以此为憾,如果不是逢年过节,江智渊就不进江湛的家门。

  江智渊在襄阳担任随王刘诞的僚属,刘诞对他非常亲厚。当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都和江智渊交往亲密。沈怀文每每称赞江智渊说:“人们应有的美德全都具备,人们不应有的恶习全都没有,这人恐怕是江智渊吧!”

  元嘉末年,江智渊被授任尚书库部郎。当时名门子弟做官,不担任台郎之职。江智渊门户衰微,朝廷贵官中又没有什麽人引荐,所以竟然被选授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因而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竟陵王刘诞又以王府名义授他为骠骑参军,转任主簿,又随王府转任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

  刘诞将要叛逆,江智渊看出了他的密谋,于是请假先回京城。刘诞反叛之事失败,朝廷立即除授江智渊为中书侍郎。

  江智渊喜好文学,辞采清新富赡,世祖刘骏对他十分赏识,给予的恩宠礼遇在朝臣中居于首位。皇帝经常摆设私宴,多半命三五名朝臣陪游侍宴,江智渊常在随游者中居首。有时同伴未能上前,而他总是单独被引进。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感到惭愧,未曾因此而露出得意的表情。每逢随从皇帝出游,与众官一起相随前行,见到传达诏命的人驰马而来,知道将召唤自己,于是惶恐惭愧,不安的样子常在表情中流露出来。谈论的人因为这而称赞他。

  江智渊迁任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帝每次宴集酒酣,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骂攻讦,把这当作娱乐游戏。江智渊一向正直谦退,渐渐不符合皇帝心意。皇帝曾经命他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江智渊严肃地说:“恐怕不应当有这种戏弄。”皇帝发怒说:“你的老子江僧安是痴人,同是痴人的儿子当然会互相怜爱。”江智渊听了这话,不禁伏在坐席上流泪,从此皇帝对他的恩宠大大减退。

  江智渊出京任新安王刘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以前,皇帝的宠姬宣贵妃殷氏去世,皇帝命群臣议论她的谥号,江智渊上奏,认为当谥为“怀”。皇帝认为这不是足以显露殷氏美德的嘉谥,因此心中怀恨。后来皇帝出游南山,骑马到殷氏墓地,群臣都骑马随从,皇帝用马鞭指着墓地石柱对江智递说:“这上面不容许有‘怀’字!”江智渊更加惶恐害怕。大明七年,他因忧惧而去世,死时四十六岁。

猜你喜欢

  • 阿克敦

    阿克敦(1685—1756),章佳氏,字仲和,一字立恒,又字恒岩。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授侍讲学士。雍正时,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有《德荫堂集》。

  • 湛挺

    湛挺,字茂之,尝为司徒右长史,隐于无锡之惠山,筑草堂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石,定居无锡惠山。

  • 周于德

    周于德,字是辅,号笔山,保山人。康熙壬午举人,官德化知县。

  • 刘子玄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 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侠也。报雠市上,吏求捕,更杀吏,走太行谷中。会以赦,归乃绝。尝与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记,家益贫,至元甲子从戍,开平道卒。

  • 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朱浩

    朱浩,字垕斋,大兴人。历署瑞州九江知县。有《杏花楼诗稿》。

  •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卓发之

    字左车,仁和人。有漉篱集。

  • 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