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班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隐者
姓名不详。玄宗时人。尝过李泌,留一男及一函于李处。过八九日男殂,即以函盛之而瘗。后发函视之,有一黑石,上题诗云云。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引《邺侯外传》。《全唐诗》收之,题作《李泌庭黑石诗》。
- 袁友信
袁友信(一三五二——一四〇七),初名友仁,号云萝。东莞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诏求贤才,以荐赴阙,被命往董七闽经界。事竣乞归。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被徵,卒于京师。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三有传。
- 任翻
任翻,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 张寿卿
张寿卿,[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名不详,东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官浙江省掾吏。寿卿工作剧,有诗酒红梨花,(录鬼簿)一种,今尚存。散曲未见。
- 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书之职参议朝政,成为宰相。贞观二年(628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 祖秀实
建州浦城人,字去华。举进士。除国子博士。靖康之乱,于太学叱责金将,身被剑击,绝而复苏。高宗闻其名,召拜礼部郎中。
- 杨真人
道士。名及生平世次皆不详。五代后蜀无名氏编《大还丹照鉴》收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袁忠彻
(1376—1458)明浙江宁波人,字静思,一作号静思。袁珙子。幼承父术,精相法。永乐初,召授鸿胪寺序班,累进尚宝司少卿。正统中坐事下吏,令致仕。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符台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