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立方
葛立方(?~1164),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张佖
(930—?)名或作佖。五代、宋间淮南人,一说常州人,字子澄。仕南唐,初为句容尉,曾上书陈治国之道。李煜时征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改内史舍人。随煜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工词。性俭朴,人称菜羹张家。煜卒后,每寒食必亲拜其墓,哭甚哀。有集。
- 李纯甫
(1185—约1231)金弘州襄阴人,字之纯。初工词赋,后治经义。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两次上疏,策宋金战争胜负,后多如所料。荐入翰林。宣宗时,不受权相术虎高琪荐擢,以母老为辞,官至京兆府判官。学术文章为后进所宗。中年即无仕进意,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以文酒为事。虽沉醉,亦未尝废著书。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等。
- 苗善时
苗善时,元朝词人,生平简介暂缺。现存词作2首。
- 朱德润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 韩性
(1266—1341)元绍兴人,字明善。博综群籍,尤邃于性理之学。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卒谥庄节。
- 钟渤
钟渤(一四五七—一五二八年),字元溥,号东冈。东莞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任官吏部。八年,调刑科给事中,巡京仓,劾太监不法罪状。又奉命查山西库银盗失案,得其实情,时称神明。历官吏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服父丧告归。武宗正德二年(一五〇七),补工科都给事中。被太监刘瑾忌恨构陷,四年,出为浙江参议。值旱灾,发仓赈饥,民受其惠。瑾诛,升云南左参政。以鲠直不容于权势,遂辞归。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晋大中大夫。卒于家。著有《东冈集》。
- 照源
照源,字道生,号冰如,秀水古井庵僧。海盐人小萍庵曰:“源公乍耽律韵,遂写篇章,茹藻含毫,时发清响”有《雪林草》。
- 朱枫
朱枫,字近漪,号排山,钱塘人。有《排山小草》。
- 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