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祎
(?—253)三国蜀江夏人,字文伟。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立,为黄门侍郎,迁侍中。数衔命使吴,应对称职。刘禅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魏延、杨仪相恶,祎每谏喻解劝,使各尽其才。延熙中,魏军攻蜀,祎为元帅。累官后军师,代蒋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成乡侯。后因岁朝大会,为魏降人郭脩所害。谥敬。
- 萧膺
生卒年不详。字次元,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文宗开成三年(838)进士。官终大理司直。生平事迹散见《登科记考》卷二一、《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吟窗杂录》卷二九录存萧膺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董鋆
字镜溪,钱塘人。
- 舒远
远字仲修,号北庄,頔之弟也。尝与弟士谦随道原舆亲避寇岩谷,被掳执,道原正色叱贼,言甚厉,欲杀害之。弟兄执手争死,贼众皆感泣,俱释以全。道原《为苗民所苦歌》,即纪其实也。所著曰《北庄遗稿》。
- 释崇岳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 周元仲
周元仲,名不详。与刘子翚有唱和(《屏山集》卷一八)。
-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郗超
(336—377)东晋高平金乡人,字景兴,一字嘉宾。郗愔子。卓荦不羁,父信天师道而超奉佛,好施与。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转参军。深相结纳。温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尝诣温论事,温令超于帐中听之,风动帐开,安称超为“入幕之宾”。温定废立,超谋成之。迁中书侍郎,权重一时。转左司徒长史,母丧去职。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隐居者,为起屋宇。与沙门支遁交游,甚相知赏。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