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防
徐防,字谒卿,后汉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
-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到洽
(477—527)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初为齐南徐州迎西曹行事。清警有才学,为谢朓、任昉、丘迟赏识。睹世乱,隐居积岁。梁武帝天监初,召为太子舍人,累迁尚书左丞,帝欲亲戎,军国容礼,多自洽出。寻迁御史中丞,弹纠无所顾望,号为劲直。官终寻阳太守。有文集,已佚。
- 薛元超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升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辅佐太子监国,并在唐中宗继位后因病致仕。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时年62岁。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谥号文懿,并陪葬乾陵。
- 张氏
(?—904)唐末单州砀山人。朱温妻。温少聘之,生朱友贞,封魏国夫人。贤明有礼,温虽刚暴,亦畏之。时时暴怒杀戮,张常救护。或已出师,张以为不然,驰一介请旋,如期而至。早卒。末帝时追谥元贞皇后。
- 惟审
诗僧,与灵一同时,约于玄宗天宝间至代宗初年在世。有关事迹据灵一诗考知。《全唐诗》存诗3首。
- 严忠济
严忠济(?——1293),一名忠翰,字紫芝。长清(今属山东省)人。严实之子。元太宗时袭父职为东平路行军万户。从元世祖攻宋,有战功。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授中书左丞,行江浙省事。其人仪表不凡,长于骑射,袭父职任东平路行军万户。元世祖忽必烈攻宋,忠济奉诏率兵进军,所战多捷。人千其威权太盛,被召还京。他治理东平时,让当地豪绅代属下和百姓缴纳所欠赋税。卸职后,豪绅们向他讨债,忽必烈听后为他偿还。至元二十三年,特授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浙江省事。因年老,辞不就。能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首。
- 周载
苏州府太仓人,字善卿。正德九年进士。授宝坻知县。忤太监王孜,遭械治。复职后,又以案治薛鸣凤忤刘瑾,廷杖下狱。再擢御史。嘉靖时以疏论王琼阴狠,杖责,出为吉安推官。有《燕京逮事录》、《行台纪兴》。
- 张五典
字和衷,沁水人。万历壬辰进士除行人迁户部主事历官大理寺卿加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有海虹集。
- 廉泉
廉泉,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十三日生,无锡城内水獭桥人。5岁入学读书,后江阴南菁书院学习。16岁中秀才,19岁与安徽桐城吴芝瑛结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翌年在京会试时参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他精诗文,善书法,嗜书画、金石,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