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诗词古文>郑惟忠生平

郑惟忠生平介绍

郑惟忠(?~722年)唐大臣。宋州宋城(今商丘)人。仪风中进士及第,授井陉(今河北井陉)尉。天授中,以制举擢左司御胄曹参军,累迁水部员外郎。武则天还长安,授朝散大夫,迁风阁舍人。中宗即位,擢黄门侍郎,进升大理卿。开元初,为礼部尚书。官终太子宾客。>>查看郑惟忠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张协

    西晋安平人,字景阳。张载弟。少有俊才,与载齐名。辟公府掾,转秘书郎,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时大乱,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以吟咏自娱,造语清新。怀帝永嘉初,征黄门侍郎,托疾不就,卒于家。有《七命》,世以为工。今有《张景阳集》辑本。

  •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穆修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 朱孔照

    朱孔照,字浴曙,号云台,应山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苏州同知。

  • 施士洁

    施士洁(1856—1922),字沄舫,讳应嘉,号耐公,晚署定惠老人。施士洁是施琼芳的次子;二祖父施菁华,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西岑村“移居台南”。施士洁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6年)。六岁能属对,有触类旁通之妙。所以未冠之时,便举秀才。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他二十一岁,赴省参加秋试,中了举人;翌年,二十二岁,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上京都参加春试,中了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因为他无意仕途经济,不久使辞官回归。

  • 易昌第

    易昌第,一作第昌,南海人。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举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任和平县教谕,后任云南副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

  • 刘子羽

    刘子羽(108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五夫里府前村人。资政殿大学士刘韐长子,南宋初年官员、将领。宋徽宗宣和中父刘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宋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绍兴二年(1132年),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八年再贬单州。十一年,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十六年卒,年六十。

  •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萧萐父

    1924.1-2008.9.17,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国著名哲学史家,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6年受邀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是现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并以此为基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珞珈中国哲学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