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本相关字典
本[běn]字在结尾的词语
- 重本[zhòng běn]以根本大事为重。常指重视农田之事。 
- 绢本[juàn běn]字画写在绢上或画在绢上的:这两幅山水都是绢本。 
- 成本[chéng běn]一般指“生产成本”或“产品成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 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 老本[lǎo běn](老本儿)最初的本钱。 
- 国本[guó běn]立国的根本:民为国本。 
- 今本[jīn běn]指当前通行的书籍版本。与“古本”相对。 
- 讹本[é běn]指传抄﹑翻印有讹误的本子。 
- 贷本[dài běn]借贷本钱。 
- 单行本[dān xíng běn]1.单独印行的书籍,以别于丛书或散附它书而流行者。 2.在报刊﹑杂志上分期发表经整理﹑汇集而单独印行的著作。 3.从报刊上或从成套成部的书里抽出来单独印行的著作。 从成套成部的书或从报刊上抽出一部分单独印行的书 
- 律本[lǜ běn]律吕之本,指黄钟。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 
- 挣本[zhèng běn]挣回本钱。 
- 彫本[diāo běn]刻板印刷的书籍。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为 炎武 写《广韵》及《音学五书》,今世传彫本是也。” 
- 大本[dà běn]大学本科的简称。 
- 诗本[shī běn]诗集。 
- 公使库本[gōng shǐ kù běn]官刻本。 
- 礼三本[lǐ sān běn]谓天地﹑先祖﹑君师为礼之三本。本,根本。 
- 循本[xún běn]寻求其本源。语本《庄子.秋水》:“请循其本。”成玄英疏:“循,犹寻也。” 
- 崇本[chóng běn]1.崇尚根本。 2.特指重视农业。详“崇本抑末”。 
- 首本[shǒu běn]谓砍去木之根梢,使它粗细一致。 
- 镂本[lòu běn]刻印本。 
- 校本[jiào běn]根据不同版本校勘过的书本。 
- 败本[bài běn]谓败乱人的本性。 
- 演草本[yǎn cǎo běn]练习本,草稿本。 
- 画本[huà běn]1.绘画的范本。 2.泛指画册。 3.指画幅后面的衬纸。 4.在文书上签署。 
- 泝本[sù běn]亦作“溯本”。 追寻本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使彼邦之人,晓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 
- 陷本[xiàn běn]亏本。 
- 京本[jīng běn]指京刻本图书,区别于蜀本﹑杭本﹑闽本等。 
- 书帕本[shū pà běn]明代官吏刻印的书本。当时习俗,任满入觐或奉使出差回京,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为馈赠的礼品,故名。刻工拙劣,校勘粗疏,不为学者所重视。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 绘本[huì běn]画册。 
- 电影剧本[diàn yǐng jù běn]专门为拍摄电影写的剧本,分两种,一种是跟一般剧本只稍有不同,不分场幕,叫做电影文学剧本,另一种是电影分镜头剧本。 为拍摄电影所写的剧本 
- 反本[fǎn běn]1.复归本源或根本。指返归本性。 
- 进本[jìn běn]1.特指进献给皇帝的书籍版本。 2.进呈本章。 3.指进货时的成本。 
- 农本[nóng běn]1.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2.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 
- 根本[gēn běn]①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应当从根本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②主要的;重要的:不要回避最根本的问题。③本来;从来:这话我根本没说过。④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些问题ㄧ我根本就不赞成这种做法。⑤彻底:问题已经根本解决。 
- 产业资本[chǎn yè zī běn]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的资本。在购买阶段表现为货币资本;在生产阶段表现为生产资本;在销售阶段表现为商品资本。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不同,其特征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 
- 心本[xīn běn]犹本心。 
- 治本[zhì běn]1.治国的根本措施。 2.谓处理事务从根本上着手。与“治标”相对。 
- 众本[zhòng běn]各种版本。 
- 繁本[fán běn]有多种版本的著作中内容、文字较多的版本;改写成简本或缩写本所根据的原本。 文字繁多的版本;未经删简压缩的原本 
- 政本[zhèng běn]1.为政的根本。 2.借指尚书。 
- 追本[zhuī běn]追溯本源。 
- 三本[sān běn]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 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 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 4.三个本源。 
- 力本[lì běn]谓致力于农业生产。古代以农为本,故称。 
- 行本[xíng běn]即公文。 
- 顾本[gù běn]谓不忘根本。 
- 记录本[jì lù běn]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备忘的本子。 
- 吃本[chī běn]犹蚀本,亏本。 
- 刻本[kè běn]用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宋刻本。 
- 文本[wén běn]文件的某种本子。亦指某种文件。 同一文件的不同语言或不同措词的本子这个文件有中、英文两个文本 
- 贵本[guì běn]谓重视根本的﹑重要的事物。亦特指重视农业。 
- 底本[dǐ běn]1.底稿。 2.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3.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 当本[dāng běn]当初;原本。 
- 二日本[èr rì běn]指替日军办事的汉奸。 
- 佚本[yì běn]散失的本子。 
- 起本[qǐ běn]1.犹言伏笔。 2.起因;由来。 3.本钱;基础。 4.上奏本。 
- 院本[yuàn běn]元朝时行院进行戏曲表演时的脚本,明、清时称各种戏剧。 元朝时行院进行戏曲表演时的脚本,明、清时称各种戏剧乐人撮弄杂耍数回,就是笑乐院本。——《金瓶梅》 
- 乱本[luàn běn]动乱的根源;祸根。 
- 车本[chē běn](车本儿)机动车驾驶证的通称。 
- 删本[shān běn]书籍经过删节的版本。 
- 私本[sī běn]指私人的著作。 
- 建本[jiàn běn]谓建立根基。 
- 孤本[gū běn]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也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仅存的一份拓本。 
- 书棚本[shū péng běn]南宋临安(今杭州)棚桥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和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为陈起﹑陈思父子经营的书坊。他们拥有刻坊,刻印的书籍颇受时人欢迎。后称书棚本。其时,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所刻的书,样式与之相仿,亦称书棚本。 
- 节制资本[jié zhì zī běn]孙中山所主张的限制私人资本于一定范围以内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 兼本[jiān běn]谓其他相同的本子﹐复本。 
- 股本[gǔ běn]股份公司用发行股票方式组成的资本。也指其他合伙经营的工商企业的资本或资金。 股份公司的资本,以发行股票的形式筹得。有时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中的资本或资金 
- 苦本[kǔ běn]佛教语。谓贪欲乃诸苦之根本。语出《法华经.方便品》:“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 吃老本[chī lǎo běn]比喻依赖原有的知识﹑本领或功劳过日子。 比喻靠老资格吃饭,没有新的贡献 
- 藁本[gǎo běn]1.香草名。多年生草本。叶呈羽状,夏开白花,果实有锐棱,根紫色,可入药。 2.著作的底本。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Ligusticum sinense ),有中空而直立的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根状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和根状茎入中药,有散风寒、止痛等作用揭车衡兰,稾本射干。——宋. 司马相如《子虚赋》、《集解》引 郭璞注:“稾本,稾茇;射干,十月生,皆香草。 
- 理本[lǐ běn]至治的根本。 
- 戏本[xì běn]戏曲剧本的旧称。 旧称戏曲剧本 
- 舌本[shé běn]舌根;舌头。 
- 集本[jí běn]1.集子。 2.聚集的资本。 
- 班本[bān běn]指戏文本,戏文。 
- 合订本[hé dìng běn]把分卷分册的书籍或报刊杂志等装订成册的,称合订本。 
- 删节本[shān jié běn]删除次要部分,留取主要内容的书的简本。 
- 读本[dú běn]课本(多指语文或文学课本)。 教科书,课本 
- 粉本[fěn běn]1.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2.指图画。 3.比喻底本﹑基础等。 
- 残本[cán běn]残缺不全的书籍。 残存传世的古籍版本《孙子》残本 
- 全本[quán běn]1.完整无缺的版本。又叫足本。 2.完整的戏;完整的戏剧脚本。 
- 纸本[zhǐ běn]以纸为底的字画。有别于绢本。 
- 模本[mó běn]1.亦作“橅本”。 2.照书画原件临摹或翻刻拓印的复制品。 3.照原本摹写或摹画。 照书画原件临摹或翻刻拓印的复制品 
- 代本[dài běn]藏语译名。旧译“戴琫”﹑“戴绷”或“代奔”。原西藏地方政府军职名,为四品官。清政府于乾隆五十七年规定藏军限设三千名,代本六名,每一代本统兵五百名,沿为定制。例由贵族出身的俗官任职。1913年后,西藏地方政府大量扩军,代本人数也随之增加。 
- 坊本[fāng běn]旧时书坊刻印的书籍的版本。 旧时书坊刻印的书籍的版本 
- 邋遢本[lā tà běn]南宋 绍兴 年间 四川 刻七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齐书》,至 元 代版子大部模糊漫漶,著录家称以旧板印成之书为“邋遢本”。 七史版式半页九行,每行十八字,故又称为“九行邋遢本”。 
- 定本[dìng běn]校正后改定的本子。 
- 达本[dá běn]谓通晓天理﹑人心等本源。 
- 贴本[tiē běn]亏本。 
- 印本[yìn běn]印刷的书本。对写本而言。 印刷后装订的书本 
- 开本[kāi běn]拿整张印书纸裁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做标准来表明书刊本子的大小叫开本,如十六开本、三十二开本等。 
- 拓本[tà běn]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拓片装订成的本子) 
- 母本[mǔ běn]植物繁殖过程中亲代的雌性植株。也叫母株。参见“亲代”。 植株繁殖中,上一代的雌性植株 
- 锓本[qǐn běn]刻本。 
- 流动资本[liú dòng zī běn]“固定资本”的对称。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 
- 源本[yuán běn]根本;根源。 
- 监本[jiàn běn]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 各个朝代的国子监所刻印的书 
- 末本[mò běn]全剧以正末主唱的剧本。如《元曲选》中的《王粲登楼》﹑《扬州梦》等。 
- 饶本[ráo běn]本钱充足。 
- 写本[xiě běn]指手抄的书本。 指手抄的书本 
- 民族资本[mín zú zī běn]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一般属中、小资本。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辑本[jí běn]指辑录散佚文稿编成的本子。 
- 蜀本[shǔ běn]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本书多用颜体﹐字较大﹐故又称蜀大字本。 
- 祸本[huò běn]祸根。 
- 上行手本[shàng xíng shǒu běn]指明清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 评点本[píng diǎn běn]经人评论圈点的书本。 
- 稾本[gǎo běn]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 
- 固定资本[gù dìng zī běn]“流动资本”的对称。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较长时期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其磨损部分以折旧形式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 临本[lín běn]谓摹写出来的书画复制本。 
- 误本[wù běn]指有错字的版本。 
- 通行本[tōng xíng běn]指一般流行的书籍版本。 
- 小本[xiǎo běn]1.开本较小的书册或画幅较小的画卷。 2.今亦称记事本为“小本”。 3.小本钱。参见“小本经纪”。 4.佛教语。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字数最少﹐称为小本。 
- 椠本[qiàn běn]犹刻本。 木刻的书籍版本 
- 对本[duì běn]利润或利息跟本钱相等。 利润或利息跟本钱相等 
- 卷子本[juǎn zi běn]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唐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陈伯海《唐卷子本考索》。 
- 归本[guī běn]1.谓返回农耕。 2.回到正路。 
- 朱墨本[zhū mò běn]1.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2.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明末,吴兴闵齐伋﹑凌蒙初两家所刊诸书,盛用两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评点。 
- 刊本[kān běn]刻本:原刊本ㄧ宋刊本。 
- 题本[tí běn]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 爨本[cuàn běn]杂剧剧本。 
- 书院本[shū yuàn běn]书院刻印的书。如宋代象山书院所刻袁燮《絜斋家塾书钞》﹑清代南菁书院所刻《皇清经解续编》等。 
- 祖本[zǔ běn]书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为以后各本所从出者。 
- 官僚资本[guān liáo zī běn]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 珍本[zhēn běn]珍贵而不易获得的书籍。 珍贵而罕见的图书 
- 邦本[bāng běn]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孔颖达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后因以“邦本”指人民。 
- 木本[mù běn]1.有木质茎的(植物)。 2.刻有文字等可供拓印的木板。 茎的木质部发达、比较坚硬的特性 
- 钱本[qián běn]犹本钱。 
- 不忘本[bù wàng běn]不忘记原来的感情、原来的志向,不忘记做人的本分。 
- 角本[jiǎo běn]脚本。 
- 货本[huò běn]经商的本钱。 
- 父本[fù běn]植物繁殖过程中亲代的雄性植株。参看〖亲代〗。 
- 范本[fàn běn]可做模范的样本(多指书画):习字范本。 
- 稀本[xī běn]少见的版本。 
- 由本[yóu běn]谓安于本分。 
- 影印本[yǐng yìn běn]影印有多种形式,拍照、扫描、复印。 
- 丰本[fēng běn]1.指用于祭祀的韭菜。 2.肥大的根部。 3.谓丰厚其根本。 4.传说中的仙人名。 
- 还本[huán běn]归还借款的本金:还本付息。 还付所借的本钱先还本,利息以后单算 
- 基本[jī běn]①根本:人民是国家的基本。②根本的:基本矛盾ㄧ基本原理。③主要的:基本条件ㄧ基本群众。④大体上:质量基本合格ㄧ大坝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 伪本[wěi běn]指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 
- 衆本[zhòng běn]各种版本。 宋 黄伯思《东观馀论·跋<黄庭内景经>后》:“《黄庭内景》积载既久,转写多误……惟《华阳登真隐诀》所载,乃 杨许 旧本,可以据依。今参讐众本,而以《隐诀》是正,庶几不失真语云。”宋 朱熹《校<昌黎先生集>序》:“今輒因其书更为校定,悉考众本之同异,而一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证验者决之。” 
- 白本[bái běn]1.犹白底。 2.只有正文﹐没有注释的书。 
- 新版本[xīn bǎn běn]经重新修订和排版印刷﹐新近出版发行的书本。跟“旧版本”相对而言。 
- 古本[gǔ běn]旧本;古老的版本。 
- 穷本[qióng běn]1.探求本源。 2.追查根源。 
- 搨本[tà běn]1.书画真迹的影摹本。 2.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捶搨下来的纸本。 
- 元本[yuán běn]1.根本;首要。 2.元代刻印的书籍。 
- 拔本[bá běn]1.拔除根本。 2.逐步拔还本钱。 
- 计本[jì běn]1.计算本金。 2.谓推究到万物本源。 
- 拜本[bài běn]向皇帝上奏本。 
- 桑本[sāng běn]桑树根。 
- 活字本[huó zì běn]指用活字印刷的版本。 
- 家塾本[jiā shú běn]见“家塾刻本”。 
- 蓝本[lán běn]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 贋本[yàn běn]亦作“贗本”。 伪托名家手笔的书画、碑帖、刻本。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后因召至 长安,上作贗本出示,以试之。”元 顾瑛《题侄良用临赵魏公<霜浦渔舟图>》诗:“《兰亭》贋本永宝世,藏护不减囊中珍。”清 戴熙《古钱丛话》卷二:“余见石刻瘦金书数种,神气皆不及此钱,岂贗本耶?” 
- 选本[xuǎn běn]从一人的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部分篇章编辑成的书。 从著作中选取部分篇章编成的书 
- 道本[dào běn]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4.真性;本来面目。 
- 活标本[huó biāo běn]比喻可以用作典型说明某一问题的很现实的事物。 
- 影本[yǐng běn]影刊﹑影写﹑影印的书籍或碑帖等。 用影印、复印、照相或临摹真迹复制而成的副本 
- 无本[wú běn]1.没有树根。参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没有本源,没有本始。 3.唐诗人贾岛初为浮图,法号无本。 
- 生本[shēng běn]生命的根本。 
- 证本[zhèng běn]够本﹐保本。 
- 试本[shì běn]指未正式出版﹐只是试验性印行的书刊。 
- 拟话本[nǐ huà běn]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今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所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c049}}初的“二拍”等。 模拟说书形式的小说 
- 遗本[yí běn]1.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 2.犹遗表。 
- 捞本[lāo běn](捞本儿)赌博时赢回输掉的本钱,泛指采取办法把损失了的补偿上(多含贬义)。 赌博中赢回输掉的本钱,泛指补偿上损失了的东西 
- 离本[lí běn]离开根本。 
- 奸本[jiān běn]谓诈伪邪恶的根源。 
- 缀字课本[zhuì zì kè běn]附有练习的教拼字的书。 附有练习的教拼字的书 
- 蚀本[shí běn]亏本:赔本。 亏本;赔本被迫蚀本卖掉全部存货 
- 怨本[yuàn běn]怨恨的根源。语出《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 
- 初本[chū běn]书籍的原始版本。 
- 独占资本[dú zhàn zī běn]资本主义社会里垄断组织用来控制社会生产,操纵和独占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的大资本。也叫垄断资本。 
- 一本[yī běn]1.同一根本。 2.完全根据。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 黄本[huáng běn]1.宋时称用雌黄书写的国史。 2.宋时用黄纸印写的书籍。 
- 书本[shū běn]装订成册的著作。 装订成册的著作书本教育 
- 红本[hóng běn]1.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奏章都为两份;先具红揭送刘瑾,名红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 2.清制,凡内外进呈的本章,经皇帝裁定后由内阁用朱笔批发,称红本。见《清会典.事例十四.内阁职掌》。 
- 教本[jiào běn]教科书;课本。 教科书;课本 
- 样本[yàng běn]又称“子样”。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 笔记本[bǐ jì běn]1.用来做笔记的本子。 
- 套印本[tào yìn běn]指用两种以上颜色印刷的书本。参见“套印”﹑“套版”。 
- 仿宋本[fǎng sòng běn]依照宋代刊本的行款﹑字体刻印的书本。 
- 笑乐院本[xiào lè yuàn běn]正戏开演以前的玩笑戏。多为以滑稽手段逗笑取乐的戏剧。 
- 库本[kù běn]宋代官刻书籍版本的一种。宋各州置公使库,招待来往官吏。库有余资则用以刻书,所刻书叫公使库本书,简称库本。 
- 存本[cún běn]1.指存续国家正统。 2.谓保全根本。 
- 浙本[zhè běn]即杭本。宋代杭州刊印的书本。详“杭本”。 
- 运本[yùn běn]指运输成本。 
- 普及本[pǔ jí běn]即普及版。 发行量很大的书籍,在原有版本外又发行的价格低廉,装订简单的版本 
- 执本[zhí běn]把握根本。 
- 石本[shí běn]石刻的拓本。 
- 记録本[jì lù běn]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 真本[zhēn běn]1.书籍的手稿或原刻。 2.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 
- 立本[lì běn]1.确立根基;建立根本。 2.传说古乐名。 
- 人力资本[rén lì zī běn]也称“非物质资本”。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西方经济学概念。对人的投资包括个人和国家对教育、保健、文化体育、劳动力国内流动和国际移民等支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多寡。它和物质资本一样,对社会经济起生产性作用,从而使国民收入和劳动者收益增加。 
- 手本[shǒu běn]1.诉状。 2.公文。 3.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 亏本[kuī běn]赔本;损大于益。 赔本;损大于益 
- 复本[fù běn]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以外的称为复本。 
- 工本[gōng běn]制造物品所用的成本:工本费ㄧ不惜工本。 从事物品制造所花费的成本费不惜工本布置房屋 
- 财政资本[cái zhèng zī běn]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资本。也叫金融资本。 
- 枣本[zǎo běn]用枣木翻刻法帖,再予捶拓,所得的拓本称“枣本”。 
- 赝本[yàn běn]伪托名家手笔的书画﹑碑帖﹑刻本。 假托名人手笔的书画赝本杂出。——《翰墨志》 
- 抄本[chāo běn]手写传抄的书本。习惯上,唐代以前传抄的,称“写本”,宋代以后的称“抄本”,由作者自己抄写流传的,称“稿本”。 
- 情本[qíng běn]事情的根由。 
- 蝇头本[yíng tóu běn]用小字抄印成的极小的书本﹐科举考试时用以作弊。 
- 浄本[jìng běn]谓誊写清楚的定本。 
- 秘本[mì běn]犹秘籍。珍藏而不易见之书。 珍藏而罕见的图书或版本 
- 书塾本[shū shú běn]书塾,即家塾。 
- 嚼本[jiáo běn]坐吃本钱。 
- 唱本[chàng běn]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 以演唱形式为主的剧本 
- 正本[zhèng běn]1.端正其本源﹑根本。 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 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 4.犹言偿本,够本。本,谓本钱。 5.谓正题。 
- 垫本[diàn běn]犹投资。指从事生产和经营必须付出的本钱。 
- 特本[tè běn]特意上的奏本。 
- 经厂本[jīng chǎng běn]经厂刻印的书本。经厂是明代司礼监所属掌刻印书籍的机构。版本大,字体大,但主事者为太监,校勘不精,不为藏书家所重。 
- 呈本[chéng běn]上呈的稿本。 
- 缩本[suō běn]1.指缩小的摹本﹑版本等。 2.犹缩影。 
- 方本[fāng běn]指记载医方的书。 
- 赀本[zī běn]做买卖的本钱。赀,通“资”。 
- 槐本[huái běn]槐树伐后残留的树桩。 
- 脚本[jiǎo běn]表演戏剧、曲艺,摄制电影等所依据的本子,里面记载台词、故事情节等。 
- 版本[bǎn běn]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 出版印行的图书;表明书籍编辑、印制等方面的特点一部《红楼梦》就不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版本 
- 保本[bǎo běn](保本儿)保证本钱或资金不受损失:保本保值。 
- 背本[bèi běn]背弃根本。 
- 修本[xiū běn]犹溯源。 
- 机会成本[jī huì chéng běn]指为执行一种投资方案而不执行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利益或收入。如一笔资金可投资于设备,也可投资于证券,则投资于证券所预期的收益,就是选择投资于设备这一决策的机会成本。计算机会成本是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时提供效益比较信息。 
- 补白本[bǔ bái běn]宋版书以白纸印成,或因蠹败而修补者,谓之“补白本”。 
- 合本[hé běn]合资。 
- 逸本[yì běn]指散佚失传的本子。 
- 五本[wǔ běn]古人修身处世的五项根本要求。 
- 话本[huà běn]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宋元间说书人讲故事所依据的底本,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 折本[shé běn]赔本,亏本。 亏本 
- 金融资本[jīn róng zī běn]也称“财政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 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资本 
- 麻沙本[má shā běn]古书版本名。福建建阳麻沙镇附近,盛产榕树等木材,质地松柔,易于雕板,自南宋至明,该地书籍刻印业极为发达,所印书销行全国。然讹误多,其质量次于杭州及四川所刻本。 
本[běn]字的成语
- 小本经营[xiǎo běn jīng yíng]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小买卖 
- 积基树本[jī jī shù běn]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 本固枝荣[běn gù zhī róng]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 推本溯源[tuī běn sù yuán]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比喻推求根本,追溯来源 
- 慈悲为本[cí bēi wéi běn]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之本分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西游记》 
- 以谋为本[yǐ móu wéi běn]谋:计谋,计策;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 
- 本深末茂[běn shēn mò mào]本:树根;末:树梢。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 
- 花根本艳[huā gēn běn yàn]花的艳丽由其根本所致,是本身所固有的,无需借助外部力量,旧时比喻达官显贵的子孙后代不需谋求而享受荣华富贵。 
- 探本溯源[tàn běn sù yuán]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指做事舍弃根本的部分,却过多地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也说“舍本求末” 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是舍本逐末的作法。——《义论、考据和辞章》 
- 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形容只是死板地照本子念,不能结合实际,灵活发挥 
- 通天本领[tōng tiān běn lǐng]上通于天的本领。比喻本领极大。 
- 德本财末[dé běn cái mò]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不惜血本[bù xī xuè běn]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 舍本问末[shě běn wèn mò]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弃末反本[qì mò fǎn běn]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大本大宗[dà běn dà zōng]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 敦本务实[dūn běn wù shí]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溯本求源[sù běn qiú yuán]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 推宗明本[tuī zōng míng běn]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 水源木本[shuǐ yuán mù běn]源:水的源头;木:树的根。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一本万殊[yī běn wàn shū]本:根源;万:许多;殊:不同。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其实本源同一。比喻事物万变不离其宗。 
- 崇本抑末[chóng běn yì mò]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移:改变。指一个人的本来性格难以改变 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元. 关汉卿《窦娥冤》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巴金《家》 
- 报本反始[bào běn fǎn shǐ]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报本:报答恩惠;反始:归功到根源。即受恩思报,得功思源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礼记.郊特牲》 
- 本固邦宁[běn gù bāng níng]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不安本分[bù ān běn fèn]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 民为邦本[mín wéi bāng běn]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 舍本事末[shě běn shì mò]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汲古阁本[jí gǔ gé běn]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 穷源推本[qióng yuán tuī běn]推究事物的本源。 
- 秉要执本[bǐng yào zhí běn]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英雄本色[yīng xióng běn sè]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 本本主义[běn běn zhǔ yì]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去本就末[qù běn jiù mò]指弃农经商。 
- 看家本领[kān jiā běn lǐng]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 有本有则[yǒu běn yǒu zé]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 蚀本生意[shí běn shēng yì]赔本的买卖。 
- 强本节用[qiáng běn jié yòng]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 本同末离[běn tóng mò lí]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木本水源[mù běn shuǐ yuán]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的根本,水的渊源。引申为追根求源 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点头》 
- 端本清源[duān běn qīng yuán]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本位主义[běn wèi zhǔ yì]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绝其本根[jué qí běn gēn]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 
- 源源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 变本加厉[biàn běn jiā lì]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本意谓比原来更加发展。后谓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变其本而加厉。——南朝梁. 肖统《文选序》 
- 谨本详始[jǐn běn xiáng shǐ]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 一本十利[yī běn shí lì]本:本钱;利:利润。本钱小,利润大。也比喻下的力量极小,得益却极大。 
- 有本有源[yǒu běn yǒu yuán]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 将本求利[jiāng běn qiú lì]用本钱谋求利润。 
- 本本源源[běn běn yuán yuán]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 无本生意[wú běn shēng yì]没有成本的买卖。 
- 离本徼末[lí běn jiǎo mò]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各安本业[gè ān běn yè]本业:本职工作。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 本乡本土[běn xiāng běn tǔ]指本地,家乡。 自己家乡一带的人或物产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红楼梦》 
- 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本盛末荣[běn shèng mò róng]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盛。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 
- 本地风光[běn dì fēng guāng]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 赔本买卖[péi běn mǎi mài]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 枝大于本[zh dà yú běn]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 反本修古[fǎn běn xiū gǔ]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 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 不惜工本[bù xī gōng běn]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 不惜本钱[bù xī běn qián]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 本末源流[běn mò yuán liú]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折本买卖[shé běn mǎi mài]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 张本继末[zhāng běn jì mò]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去末归本[qù mò guī běn]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掂梢折本[diān shāo shé běn]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 将本图利[jiāng běn tú lì]放债求息。也指用本钱交易,赚钱得利。 
- 木落归本[mù luò guī běn]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 原原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头尾均描述一遍原原本本地写下来 
- 清原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 还原反本[huán yuán fǎn běn]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反本溯源[fǎn běn sù yuán]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 一本正经[yī běn zhèng jīng]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显出很规矩、很庄重的举止或外表。有时含讽刺的意味 
- 追本溯源[zhuī běn sù yuán]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 正本溯源[zhèng běn sù yuán]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本末相顺[běn mò xiāng shùn]本:根本;末:梢;顺:指合于自然情势。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 
- 本本分分[běn běn fèn fēn]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守本分,不越轨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又嘱咐了女儿一番。——《儿女英雄传》 
- 原本穷末[yuán běn qióng mò]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 整本大套[zhěng běn dà tào]指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 本支百世[běn zhī bǎi shì]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一本万利[yī běn wàn lì]本钱小,利润大。 形容用很小的本钱就能获大利 
- 正本清源[zhèng běn qīng yuán]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表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 枯本竭源[kū běn jié yuán]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忘本负义[wàng běn fù yì]本:原来;负:辜负,违背;义:情义。忘记原来的情况,违背了情义。指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去做对不起人家的事。 
- 枝源派本[zhī yuán pài běn]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 归正反本[guī zhèng fǎn běn]指返归于根本之源。 
- 积本求原[jī běn qiú yuán]从根本上探求。 
- 据本生利[jù běn shēng lì]根据本钱的多少来获取利息。 
- 元元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原意是把事物的根由底细摸得清清楚楚。现在用“原原本本”指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情况元元本本,殚见洽闻。——汉. 班固《西都赋》 
- 背本趋末[bèi běn qū mò]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固有的样子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 明. 王守仁《王成文公全书》 
- 寻源讨本[xún yuán tǎo běn]指穷本溯源。 
- 信以为本[xìn yǐ wéi běn]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根深固本[gēn shēn gù běn]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 本小利微[běn xiǎo lì wēi]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返本还源[fǎn běn huán yuán]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谓返回原来的地方。亦常比喻恢复根本。亦作“返本还原” 
本[běn]字在开头的词语
- 本察[běn chá]推究,探究。 
- 本谋[běn móu]1.主谋。 2.指主谋者。 3.原来的谋划﹑打算。 
- 本妻[běn qī]自己的妻子。 
- 本地人[běn dì rén]1.生于特定地方的人;与某地有联系者(如通过父母的户籍或童年的居住地),即使实际上出生于别处或者后来移居到别处。如:本地人和出生在外国的人的总数。2.指出生于所住地方土生土长的人。 
- 本居[běn jū]籍贯。 
- 本次[běn cì]1.本人管辖的地方。 2.这一回,这一趟。 
- 本犯[běn fàn]该犯。 
- 本年度[běn nián dù]今年这个年份。 今年这个年份 
- 本夫[běn fū]亲夫。 
- 本要[běn yào]要领;纲领。 
- 本地[běn dì]人、物所在的地区;叙事时特指的某个地区:本地人ㄧ本地口音。 
- 本家儿[běn jiār]〈方〉指当事人:本家儿不来,别人不好替他作主。 
- 本家[běn jiā]同宗族的人:本家兄弟。 
- 本标[běn biāo]1.本末,主从。 2.清代指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本署直接统辖的兵队。 
- 本戏[běn xì]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区别于‘折子戏’):连台本戏。 
- 本心[běn xīn]本来的心愿:出于本心。 
- 本价[běn jià]本身的价格。 
- 本银[běn yín]本钱,资本。 
- 本行[běn háng]①个人一贯从事的或长期已经熟习的行业:他原来是医生,还是让他干老本行吧。②现在从事的工作:三句话不离本行ㄧ熟悉本行业务。 
- 本质[běn zhì]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 本惠[běn huì]1.本来的善意。 2.指本土的惠政。 
- 本身[běn shēn]自身(多指集团、单位或事物):要挖掘企业本身的潜力ㄧ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 
- 本草纲目[běn cǎo gāng mù]本草学、博物学巨著。明代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一千零九十四种,其余为矿物和其他药。书中附有药物图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剂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译成多种外文,流传海外。 中国药物学名著,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约190万字,收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是李时珍增补,同时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多种,附药物图1100多幅。于1606年传入日本 
- 本穑[běn sè]犹稼穑。 
- 本子[běn zi]①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本子ㄧ改本子(评改作业)。②版本:这两个本子都是宋本。③指某些证件:考本子(通过考试取得驾驶执照或其他合格证书)。 
- 本县[běn xiàn]1.原籍所在的县份。 2.称自己所在之县。 3.当地的知县。 4.旧时知县的自称。 
- 本弟[běn dì]见“本第”。 
- 本物[běn wù]指粮食。 
- 本份[běn fèn]见“本分”。 
- 本亲[běn qīn]亲生父母。 
- 本号[běn hào]1.原来的官号。 2.店﹑铺的自称。 
- 本朴[běn pǔ]本真,本来面目。 
- 本原[běn yuán]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 
- 本属[běn shǔ]谓本族的世系。 
- 本法[běn fǎ]1.原来的有关法律条款。 2.这项法律。 
- 本则[běn zé]犹言基本原则。 
- 本事人[běn shì rén]旧时使女之一种。 
- 本章[běn zhāng]1.奏章。 2.原作。 即“奏章”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 本刑[běn xíng]法律名词。指刑法各本条所规定的刑罚。如某犯依法应判处六年有期徒刑,因某种特殊原因,根据刑法另一条规定,得以减轻,而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原应判之六年徒刑即为本刑。 
- 本州[běn zhōu]日本第一大岛。面积22.7万余平方千米。大部为山地,多火山、地震。有全国最高峰富士山。为全国经济重心,东京、大阪、横滨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密集。 
- 本题[běn tí]谈话和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论点:这一段文字跟本题无关,应该删去。 
- 本息[běn xī]本金和利息:偿还本息。 
- 本源[běn yuán]事物产生的根源。 事物产生的根源 
- 本委[běn wěi]贮存的谷物。 
- 本头儿[běn tou er]著作的俗称。 
- 本操[běn cāo]根本的操守。 
- 本域[běn yù]犹本土。 
- 本资[běn zī]指粮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资料。 
- 本流[běn liú]1.水的干流。比喻本钱。 2.水的干流。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 
- 本年[běn nián]该年,这一年。 
- 本然[běn rán]1.本当如此。 2.指本当如此之性。 3.犹天然,天赋。 4.犹言本来面目。 5.犹本来。 
- 本命年[běn mìng nián]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参看〖生肖〗。 
- 本洋[běn yáng]旧时对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的俗称。明万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清中叶流入最多。曾为我国长江流域的主要货币。,后墨西哥所铸“鹰洋”大量输入,渐取“本洋”地位而代之。 
- 本祖[běn zǔ]根源﹑根由。 
- 本体[běn tǐ]①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辩证唯物主义否认现象和本体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只有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②机器、工程等的主要部分。 
- 本知[běn zhī]谓自身固有的智能。 
- 本初[běn chū]原初;原始。常指古代淳朴之风。 
- 本誓[běn shì]根本的誓愿。 
- 本诚[běn chéng]忠诚。 
- 本业[běn yè]①本来的职业:士农工商,各安本业。②〈书〉指农业。 
- 本故[běn gù]原来,原先。 
- 本直[běn zhí]指原来应交的赋税。 
- 本日[běn rì]当天。 
- 本怀[běn huái]1.自己的心迹;自己的心愿。 2.本来的心愿。 
- 本管[běn guǎn]1.自己的任所。 2.主管。 
- 本将[běn jiāng]谓一支军队原来的将领。 
- 本二[běn èr]和尚未出家时的妻子。又称故二。本谓故旧,二谓配偶。 
- 本班[běn bān]1.我们班。2.这个班。 
- 本传[běn chuán]传记文的一种。与“别传”相对。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谱的“家传”和列于史书的“史传”。 
- 本估[běn gū]原价。 
- 本埠[běn bù]本地(多用于较大的城镇):平信本埠邮资一角,外埠两角。 
- 本指[běn zhǐ]见“本旨”。 
- 本兵府[běn bīng fǔ]对掌管军事的官署的称呼。 
- 本训[běn xùn]训诂用语,谓字的本义。 
- 本钱[běn qián]①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等的钱财:做买卖得有本钱。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条件等:强壮的身体是做好工作的本钱。 
- 本位货币[běn wèi huò bì]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如我国票面为‘圆’的人民币。简称本币。 
- 本朝[běn cháo]1.朝廷。古以朝廷为国之本,故称。 2.汉代郡守属官用以称其郡治。 3.称自己曾任职的王朝。 4.指自己所处的朝代。 
- 本分[běn fèn]①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分的工作。②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本分人ㄧ守本分ㄧ这个人很本分。 
- 本命[běn mìng]1.指人生年干支。 2.见“本命年”。 
- 本统[běn tǒng]1.谓以仁义为本的传统。 2.犹正统。 
- 本岛[běn dǎo]几个岛屿中的主要岛屿,其名称和这几个岛屿总体的名称相同。例如我国的台湾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火烧岛、兰屿等许多岛屿。 
- 本经[běn jīng]1.据以进行传解的经书。 2.指本人所治之经。 
- 本支[běn zhī]1.亦作“本枝”。 2.同一家族的嫡系和庶出子孙。 3.原栖的树枝,指旧巢。 
- 本届[běn jiè]犹本期;本次。 
- 本本[běn běn]书本;本子:你看,本本上写得很清楚嘛。 
- 本义[běn yì]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引申为战士(拿武器的人)。 
- 本言[běn yán]1.原来说。 2.犹言这些言论。 
- 本相[běn xiàng]本来面目;原形:本相毕露。 
- 本命辰[běn mìng chén]同生年干支相值的辰区。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称十二辰,用以纪年。太岁由东向西运行,每年达到一个辰区。 
- 本底子[běn dǐ zi]方言。本来。 
- 本觉[běn jué]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 本旨[běn zhǐ]1.亦作“本指”。亦作“本恉”。 2.原意。 3.主旨。 
- 本意[běn yì]原来的意思或意图: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 本等[běn děng]1.本分。恰如其身份地位。 2.本分。本身分内。 3.指分内应作或应有的事。 4.这一等级。 5.指原来的等级。 6.本来,原来。 
- 本宫[běn gōng]1.指开初以宫声为主的调式。2.旧时皇后、皇太后自称是“本宫”。 
- 本科[běn kē]大学或学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区别于‘预科、函授部’等)。 大学或学院的基本部分(区别于预科、专科),学生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 
- 本缺[běn quē]本身所任的官职。 
- 本谊[běn yì]本来的意义。 
- 本府[běn fǔ]1.指自己所在的府署。 2.旧时知府的自称。 
- 本色[běn sè](本色儿)物品原来的颜色(多指没有染过色的织物):本色布。 
- 本名[běn míng]①本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区别于‘别号、官衔’等)。②给本人起的名儿:有些外国人的全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名,第二部分是父名,第三部分是姓。 
- 本秩[běn zhì]原来的品级。 
- 本望[běn wàng]1.本来的愿望。 2.谓世家望族的籍贯。 
- 本月[běn yuè]1.现时所在的月份。 2.当月。 
- 本土[běn tǔ]①乡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本土。②指殖民国家本国的领土(对所掠夺的殖民地而言)。也指一个国家固有的领土。③指本地的土壤:由于田里土层太薄,只有借客土加厚本土,才能深耕。 
- 本军[běn jūn]自己方面的军队。 
- 本官[běn guān]1.原任官职。相对于后之兼职而言。 2.指本部门的主管官员。 3.旧时官吏的自称。 4.该官,此官。 
- 本货[běn huò]指粮食。 
- 本巴人[běn bā rén]非洲南部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约287万人(1985年)。讲本巴语,通用英语。多信仰万物有灵,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狩猎和捕鱼业占有一定地位。 
- 本处[běn chǔ]1.此地,此处。 2.犹出处。 
- 本白布[běn bái bù]未经漂白、染色的布。 
- 本封[běn fēng]原来的封爵。 
- 本治[běn zhì]1.本辖区。 2.指本治所。 
- 本愿[běn yuàn]本心:学医是我的本愿。 
- 本任[běn rèn]1.自己所担任的官职。 2.原任的官职。 3.现任官员。 
- 本情[běn qíng]1.本心。 2.实情。 3.原来的感情。 
- 本星系群[běn xīng xì qún]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约300多万光年空间内星系的总称。已知成员和可能成员有星系四十个左右。主要的星系有银河系,大、小麦哲伦星云,三角座旋涡星系,仙女座旋涡星系(m31)和m32等。总质量约为六千五百亿个太阳质量。它又是范围更大的本超星系团的一个成员。 
- 本队[běn duì]1.宋制,军队五十人为一大队,系作战的基本单位,谓之“本队”。 2.原来的队列。 
- 本职[běn zhí]指自己担任的职务:做好本职工作。 指本人担任的职务或自己从事的职业或工作 
- 本垒[běn lěi]棒球比赛中队员前进所指向的目标。 棒球比赛中队员前进所指向的目标 
- 本郡[běn jùn]1.原籍所在之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 本人[běn rén]①说话人指自己:这是本人的亲身经历。②指当事人自己或前边所提到的人自己:结婚要本人同意,别人不能包办代替ㄧ他的那段坎坷经历,还是由他本人来谈吧。 
- 本福[běn fú]根本福利。 
- 本由[běn yóu]根由。 
- 本生灯[běn shēng dēng]用煤气做燃料的一种产生高温的装置,由一个长管和一个套在外面的短管组成,旁边有孔,转动短管就可以调节管口火焰的大小。多用在化学实验室中。是德国化学家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发明的。通称煤气灯。 
- 本罪[běn zuì]1.原来的刑罚。 2.本人罪行。 
- 本溪市[běn xī shì]在辽宁省东部、太子河上游、沈丹铁路线上。1945年设市。人口94.6万(1995年)。是辽宁省东部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煤铁之城”之称。名胜有本溪湖、本溪水洞。 
- 本枝[běn zhī]见“本支”。 
- 本纪[běn jì]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一般按年月编排重要史实,列在全书的前面,对全书起总纲的作用。 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史记》索隐)《项羽本纪》 
- 本贯[běn guàn]原籍。 
- 本主儿[běn zhǔr]①本人:本主儿一会儿就来,你问他得了。②失物的所有者:物归本主儿ㄧ这辆招领的自行车,本主儿还没来取。 
- 本着[běn zhe]——组成介词结构,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依据。如: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处理这个问题。 ——组成介词结构,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依据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处理这个问题 
- 本作[běn zuò]根本事务。 
- 本始[běn shǐ]原始,本初。 
- 本适[běn shì]嫡妻,正室。 
- 本俸[běn fèng]本来的薪棒。 
- 本用[běn yòng]1.本来的用途。 2.修辞学术语。指用词的本来意义。与特用相对。 
- 本道[běn dào]1.正道。指本根之道。 2.以道为根本。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4.谓正派﹑本分。 
- 本种[běn zhǒng]自己的种族。 
- 本恉[běn zhǐ]见“本旨”。 
- 本能[běn néng]①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如初生的婴儿会哭会吃奶,蜂酿蜜等都是本能的表现。②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作出反应):他看见红光一闪,本能地闭上了眼睛。 
- 本都[běn dū]本来建都之境。 
- 本末[běn mò]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本末。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本末颠倒。 
- 本第[běn dì]本来的等第。 
- 本条[běn tiáo]1.本项。 2.谓判罪所依据的法律条款。 
- 本爵[běn jué]原来的爵位。 
- 本领[běn lǐng]技能;能力:有本领ㄧ本领高强。 
- 本格拉[běn gé lā]安哥拉重要港市。人口15.5万(1983年)。渔港。工商业中心。有制糖、粮食和水产加工等工业。矿石和农产品输出港。 
- 本头钱[běn tóu qián]本钱。 
- 本务[běn wù]1.农事。 2.本分事务;本分。 3.根本事务。 本人的任务;本职业务;本来应尽的义务学习是学生的本务 
- 本待[běn dài]原来想,原打算。 
- 本面[běn miàn]见“本来面目”。 
- 本国[běn guó]1.自己的国家。 2.祖籍所在的都邑。 指自己的国家 
- 本形[běn xíng]原来的形状。 
- 本赏[běn shǎng]指本应得到的赏赐。谓有功同受赏。 
- 本邦[běn bāng]故乡;故国。 
- 本师[běn shī]①祖师;自己的老师: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借问本师谁。②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我本师释迦佛言。 
- 本波[běn bō]见“本教”。 
- 本券[běn quàn]契据。 
- 本科生[běn kē shēng]在学院或大学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 在学院或大学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 
- 本富[běn fù]指经营农业致富。与“末富”(经营工商业致富)相对而言。 
- 本基[běn jī]基地;地基。 
- 本命日[běn mìng rì]同人生日干支相同的日子。 
- 本字[běn zì]一个字通行的写法与原来的写法不同,原来的写法就称为本字,如‘掰’的本字是‘擘’,‘搬’的本字是‘般’,‘喝’(喝酒)的本字是‘欱’。 
- 本妇[běn fù]1.该妇。 2.自己的妻子。 
本[běn]字在中间的词语
- 基本矛盾[jī běn máo dùn]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 连台本戏[lián tái běn xì]分好多次演出的很长的本戏,每次只演一两本。 
- 资本家[zī běn jiā]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人。 拥有资本、雇用劳动者、经营企业的人 
- 日本人[rì běn rén]
 
- 大本营[dà běn yíng]1.战时军队的统帅部。 2.泛指某种活动的策源地。 
- 立本羞[lì běn xiū]《新唐书.阎立本传》:“初﹐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诏坐者赋诗﹐而召立本侔状。合处传呼画师阎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后因以“立本羞”为画师不受重视之典。 
- 纪事本末[jì shì běn mò]1.史书体裁之一。 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 
- 资本市场[zī běn shì chǎng]又称“长期资金市场”。进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融通活动的市场。包括:银行两年至二十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市场;证券公司发行和买卖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证券市场。 
- 基本粒子[jī běn lì zǐ]构成物体的比原子核更简单的物质,包括电子、正电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变子、反粒子等。也叫粒子。 
- 对本对利[duì běn duì lì]所得的利润或利息﹐与本钱相等。 
- 资本金[zī běn jīn]中国企业会计中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 单本剧[dān běn jù]也称“单剧”。电视剧形式之一。指一次播映完的不分集的电视剧。长度一般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 满本房[mǎn běn fáng]清代内阁属署﹐专处理满文文件的缮写﹑校阅等事务。 
- 遵本舍末[zūn běn shě mò]谓遵循富国强兵的根本之道而舍弃浮华伪杂的末务。 
- 禾本科[hé běn kē]单子叶植物纲的一科。种子植物大科之一。多数为草本,少数为木质植物。茎有节,节间中空,称为“秆”。花多小而不明显,由外稃和内稃包住。大多为颖果。广布于全球。如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和竹类等。 单子叶植物的一科(禾本目),绝大多数是草本,茎通常中空有节,叶子狭长形,花通常是两性,没有花被,果实通常是颖果。麦、稻、玉米、高粱等都是禾本科植物 
- 小本票[xiǎo běn piào]为便于用户携带使用而印制成册的连印邮票。 
- 离本僥末[lí běn jiǎo mò]犹言舍本逐末。 
- 人本院[rén běn yuàn]康有为所设想的一种为孕妇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 金本位[jīn běn wèi]用黄金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 两本位制[liǎng běn wèi zhì]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 基本功[jī běn gōng]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 官本位[guān běn wèi]“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 基本单位[jī běn dān wèi]见〖国际单位制〗。 
- 藤本植物[téng běn zhí wù]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 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 
- 阿本郎[ā běn láng]主人。 
- 草本植物[cǎo běn zhí w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的植物。通常植株矮小,茎秆柔软,容易折断。大多在生长期终了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根据生活期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如水稻、黄瓜等)、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甜菜、萝卜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薄荷、葱等)。 
- 基本词汇[jī běn cí huì]词汇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一般词汇相比,它的历史最悠久,通行面最广,构造新词能力最强。如汉语的人、山、高、大、打、不等。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是语言的基础。 
- 基本上[jī běn shàng]①主要地:这项任务,基本上要靠第一车间来完成。②大体上:一年的任务,到十月份已经基本上完成。 
- 基本建设[jī běn jiàn shè]①国民经济各部门增添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建设厂房、矿井、铁路、桥梁、农田水利、住宅以及安装机器设备,添置船舶、机车、车辆、拖拉机等。简称基建。②比喻对全局有重大作用的工作:购置图书资料是研究所的一项基本建设。 
- 汉本房[hàn běn fáng]官署名。清置,属内阁,掌管翻译满语为汉语事宜。 
- 资本主义[zī běn zhǔ yì]见“资本主义社会”。 
- 公廨本钱[gōng xiè běn qián]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 
- 根本法[gēn běn fǎ]①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它来制定。②有的国家指某些方面的基本法律。 
- 木本植物[mù běn zhí wù]茎内木质部发达的多年生植物。通常其茎干坚硬而直立,寿命较长。根据茎干的形态,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 茎有木质层、质地坚硬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 重本抑末[zhòng běn yì mò]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 版本记录[bǎn běn jì lù]也称“版权页”。书刊中说明出版情况的简要记载。是出版单位向读者和国家版本部门、发行单位等提供的版本资料。一般印于封底或扉页背面。包括书名、作者(译者、绘制者、编选者)、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插页数、书号、定价等。 
- 基本体操[jī běn tǐ cāo]体操的一种。以健身、医疗和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操练。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的基本练习。可单人、双人或集体做。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动作简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体操。 
- 下本儿[xià běnr]放进本钱。 放进本钱 
- 复本位制[fù běn wèi zhì]一国同时用黄金和白银作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 资本论[zī běn lùn]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著作。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阐明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根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 根本智[gēn běn zhì]佛教语。亦称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对“后得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