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呼渡河

三呼渡河

宗泽不忘恢复事。宗泽(1059-1128年)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哲宗元祐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任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这时金兵已渡过黄河,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宗泽赴任后募集义勇,坚守城池。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灭掉北宋,将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掳至北方。同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高宗,高宗南下扬州,命宗泽担任东京留守。宗泽为了完成收复中原大业,招募人才,联络义军,整饬军队,修筑城防,屡败金兵。为了收复失地,一年之中他曾二十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汴京,领导人民抗金。都被投降派黄潜善扣压和阻拦,终于忧愤成疾,背生疮疽。部将前去看望,宗泽含泪说:“我因心中忧愤,致成此疾。只要你们能坚持抗金杀敌,我死而无恨。”众将人人感动,哭声不止。表示誓当尽力。众将离去后,他慨然长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阴晦不晴,宗泽没有讲一句有关家事的遗言,只是连呼三声“渡河”离开了人世。后人常用此典比喻爱国忠贞之士报国之志至死不泯的英雄气概。

【出典】:

宋史》卷360《宗泽传》11284、11285页:“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jué决)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

【例句】:

明·陈瑚《李映碧廷尉遗地图》:“错疑留守魂归夜,风雨声声唤渡河。” 清·蒋泽沄《阅中法和约》:“过河三唤宗留守,拜表千言汉武侯。尽瘁未能回劫运,孤忠谁与挽狂流!” 近现代·柳亚子《追怀亡友赵伯先生烈》其一:“化碧苌弘原抱恨,渡河宗泽漫相猜。”


猜你喜欢

  • 胡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胡惟庸(?-1380年),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奔朱元璋,历任主簿、通判、佥

  • 随波逐浪

    同“随波逐流”。明唐顺之《答吕沃州书》:“盖世人病痛,多缘随波逐浪,迷失真源。”《醒世姻缘传》五三回:“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个?”并列 ①随着波浪漂流。郭沫若《高渐离》3幕:“遇着海

  • 禾黍故宫

    同“禾黍”。《痛史》十七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其他 过去的宫殿变为农田,长满禾黍。比喻故国破落或胜景凋败。《痛史》17回:“ 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

  • 不见全牛

    源见“庖丁解牛”。形容对事物观察透彻,深谙其规律,技艺高超。宋黄庭坚《别蒋颖叔》诗:“三品衣鱼人仰首,不见全牛可下刀。”

  • 龙头士

    同“龙头人”。明何景明《六子诗.康修撰海》:“矫矫龙头士,腾跃在明时。”【词语龙头士】   汉语大词典:龙头士

  • 槐南一梦

    同“槐安梦”。明 王錂《春芜记.宸游》:“寡人适方饮酒之间,想起大夫所谭神女之事,不觉神情恍惚,睡思懵腾……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偏正 比喻人生虚幻,富贵得失无定数。唐·李公佐《南柯太

  • 德耀

    同“德曜”。明王玉峰《焚香记.逼嫁》:“奴家虽非德耀之门,颇免秋胡之诮。”【词语德耀】   汉语大词典:德耀

  • 蓝桥欢惬

    源见“蓝桥”。指男女欢情。明汤显祖《紫钗记.堕钗》:“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遇蓝桥那般欢惬。”

  • 角上汉书

    源见“牛角挂书”。形容刻苦攻读。宋张炎《清平乐.题倦耕图》词:“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 泽及枯骨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周文王使人掘地,得死人骸。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今我非其主邪?’遂令吏以衣棺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