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寸之舌

三寸之舌

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各种声音。故以此形容能言善辩,极有口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偏正 比喻能说会道的口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强于百万之师。”△褒义。用于形容能言善辩,具有好口才的人。→口若悬河 ↔张口结舌。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词语三寸之舌】  成语:三寸之舌汉语词典:三寸之舌

猜你喜欢

  • 草头木脚,陷人倒卓

    隐指苏绅和梁适,后世借喻奸邪小人。草头,为“苏”的字头;木脚,为“梁”的字脚。苏绅字仪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真宗天禧进士。历宜州、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等。曾上书朝廷,指出边防偏重西北、疏略

  • 一十三死生

    《老子》第五十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徒,途。老子认为,人处生死之间,全生之极十有三,全死之极十有三,极力追求生而陷于死亡的也是十分有三。故人若过分追求生,

  • 恒沙数

    同“恒河沙数”。清赵翼《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馀戏题一律》:“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回大海澜?”【词语恒沙数】   汉语大词典:恒沙数

  • 瞑臣

    古代乐师师旷无目,故称“瞑臣”。无名氏《逸周书太子晋》:“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词语瞑臣】   汉语大词典:瞑臣

  •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罔:欺骗。 君子可被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所蒙哄,却不能被违反道理的诡诈所欺骗。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柴毁

    形容骨瘦如柴,表示父母死后居丧期间哀痛过度。亦作“柴瘠”。《晋书.许致传》:“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直立,杖而能起。”《新唐书.宗室.李暠传

  • 严滩

    同“严陵滩”。唐黄滔《祭先外舅》:“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宋陆游《秋夜》诗:“严滩已在眼,早晚放孤舟。”【词语严滩】   汉语大词典:严滩

  • 婕妤咏

    源见“班姬咏扇”。指汉班婕妤所写《怨歌行》。抒发色衰失宠的哀怨之情。五代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六:“不同婕妤咏,托意怨君王。”

  • 依样葫芦

    同“依样画葫芦”。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见“照葫芦画瓢”。钱钟书《管锥编·毛诗正义》:“绘画雕塑不能按照诗文比喻~。”【词语依样葫芦】  

  • 怨不留

    《晋书.良吏传.邓攸传》:邓攸治关,“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