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寸舌

三寸舌

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九鼎大吕:国之重宝。这是说毛遂到了楚国,一番说辞,遂使赵国为天下所重。


见“三寸之舌”。《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词语三寸舌】   汉语词典:三寸舌

猜你喜欢

  • 咄石生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山涛,字巨源。”“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

  • 西山笏

    源见“拄笏看山”。借指闲逸生活。宋方岳《满江红.乙巳生日》:“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

  • 琵琶旧语

    《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宋张元幹《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元明时俗语。谓做事抢先一步就能争取主动而获胜,否则就会遭到不幸后果。语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四折:“当初那穿红的和这穿紫的元是一殿之臣,争奈两个文武不和,因此做下对头,已非一日。那穿红的想道:‘先下

  • 乞垅

    同“乞墦”。垅,坟墓。清无名氏《双锤记.奠庙》:“神明,神明,我屈身的拜恭,念当初常乞垅,神明的佑侬。”

  • 龙枕鸭灯

    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龙头支髻枕,金涂连盘鸭灯。”后称太子纳妃为“龙枕鸭灯”。明王志坚《表异录.帝王》:“太子门戟曰鸡戟,太子纳妃曰龙枕鸭灯。”【词语龙枕鸭灯】  成语:龙枕鸭灯汉语大词

  • 未入州府

    源见“鹿门采药”。谓避世隐居。唐杜甫《遣兴》诗之二:“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 色目

    184 ① 唐代科举名词。宋代钱易《南部新书》卷丙:“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大中:唐宣宗年号。【词语色目】   汉语大词典:色目

  • 太山北斗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陈伯修作《五代史序》……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反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参见“泰山北斗”。见“泰

  • 待贾而沽

    亦作“待价而沽”。等待善价出售,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