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败之辱

三败之辱

指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将领曹沫(mò莫)与齐国三战皆败,他怎样洗雪耻辱。后以此典比喻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曹沫,即曹刿(guì贵),一作曹翙(huì会)。春秋时任鲁国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次都失败。鲁庄公害怕,便割让遂(今山东肥城南)地求和。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攻鲁,他求见鲁庄公,随鲁庄公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等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叫鲁庄公鸣鼓进,结果得胜。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今山东阳谷东)地会见并订立和约。当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土坛上订约时,曹沫突然拿着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随从人员都不敢动,只得问道:“您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以大国侵略小国,也太过份。现在鲁国城墙如果塌下来,就会压在齐国的边境上,您应当考虑这种状况。”齐桓公便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等齐桓公说完后,曹沫便放下匕首走下土坛,回到面向北边的臣子们座位上,面色不改,谈吐如旧。齐桓公恼怒,想要违背自己诺言。管仲说:“不行。贪小利而图自己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各国支持,不如把土地给他。”于是齐桓公便归还鲁国被侵占之土地。曹沫三次战败所失去之土地,全部都还给鲁国。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曹沫》2515、2516页:“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战败逃走)。鲁庄公(姬同)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土台)上,曹沫执匕首(短剑,其头象汤匙)劫(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古代国君向南坐,群臣向北朝),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通“背”,违背)其约。管仲(名夷吾,齐大臣,他修国政,整军队,辅齐桓公成就霸业)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例句】: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选编《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偏正 春秋时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持匕首劫齐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后因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含褒义。→卧薪尝胆


【词语三败之辱】  成语:三败之辱汉语词典:三败之辱

猜你喜欢

  • 颖然独出

    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才能显现,出类拔萃。宋秦观《崔浩论》:“以明济明,以智资智,颖然独出,不肯与众为偶者,有才之士也。”

  • 抚琴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顾彦先(荣)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 披褐怀金

    指衣着虽粗劣却怀藏德义和学问。汉代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势家:有权势之家。褐:粗麻布衣。咳唾:这里指随便说话行动。刍:喂牲畜的干草。【词语披褐怀金】

  • 参两

    同“参天两地”。宋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幽赞参两,功则宏矣。”【词语参两】   汉语大词典

  • 曳娄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后因以“曳娄”指穿戴。宋苏轼《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蒙恩赐臣衣

  • 罢马不畏鞭棰

    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穷困不堪的老百姓不怕严刑峻法。罢:通“疲”。汉代桓宽《盐铁论.绍圣》:“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主谓罢,通“疲”。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处于绝境的人而无所畏惧。语出

  • 千古奇冤

    指旷古未闻的大冤案。语出明.冯梦龙《精忠旗.公心拒谳》:“况忠良陷害,千古奇冤,我李若朴莫说拼了这个官,便拼了性命,骨头也是香的。”韬奋《患难余生记》二章:“《新华日报》于克服种种困难之后,把周恩来先

  • 西征则东国怨

    指周公的军队讨伐西方的国家,东方国家的人民就抱怨周公军队不来,这是盼望周公军队早日到来,解民于倒悬的意思。《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参见“东征西夷怨”条。

  • 伤鸟闻弦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 寇贾

    《后汉书.寇恂传》:“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