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砥柱,亦作底柱,山名,屹立在三门峡附近的黄河中流。故常用中流砥柱以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个人或集团。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有勇无谋,不懂礼仪。晏子设计使景公馈之二桃,让他们以次表功食桃,而使其争功自杀。其中古冶子在表功时说,我曾追随国君渡河,忽有一个大鼋从水中跃出,衔住国君马匹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之中。是我下水与之搏斗,历尽艰险,才杀死了大鼋。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其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文公集》卷24《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屹然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元·丁鹤年《自咏》:“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偏正 中流,河流的中央;砥柱,山名,指河南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坚强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张平《抉择》:“这些本应是国家~的工人们,他们本身的抗灾能力竟会是如此的微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褒义。多用于描写在重大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也作“中流底柱”、“砥柱中流”。


解释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出处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春秋时齐国的三位勇士,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他们同时为齐景公做事。齐国的国相晏婴欲图谋除掉他们,又畏惧他们的勇力,就让景公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各自叙述自己的功劳,功劳大的才可以吃。

公孙接仰天而叹说:“晏子真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让国君用这种方法比试我们的功劳。假如不要桃子,会让人觉得无勇。但是人多桃少,确实必须比试功劳的大小才能决定谁吃桃子。我有一次杀死过大力怪兽、两次杀死过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可以吃个桃子。”说完他就拿了一个桃子走开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两次拿着兵器打退了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是无人可比的,也可以吃个桃子。”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也接着说:“我曾经跟着国君渡黄河,一只巨鳖咬住左边拉车的马,拖入了河中激流。那时我年纪尚幼,不会游水,就憋着气沉到河底,逆流而行百步,顺流而行九里,找到巨鳖,然后杀死它。左手拿着马尾巴,右手举着大鳖头,像白鹤冲天一样跳出河面。渡口的人都说:‘黄河之神来了。’像我的功劳何人可比?你们两个为什么不把桃子给我拿回来?”古冶子边说边抽出宝剑站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确实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你大。拿了桃子不让,这是贪婪;贪婪、抢功却还不死,更是无勇啊!”说完都把自己拿的桃子放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他们两个为分桃子这件事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夸耀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还不死,这是没有勇气。他们两人为了这事已经死了,我难道能自己独占桃子、独自活下去吗?”说完,古冶子也把桃子放回去,自刎而死了。


【词语中流砥柱】  成语:中流砥柱汉语词典: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 鹅识讲经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十三“利益部”:“隋京师净影寺释慧远姓李,燉煌人,后居上党之高都焉,三藏备通,九流洞晓,天纵疏朗,仪止中和,讲导为业,天下同归。昔在清化先养一鹅,听讲为务。开皇七年,敕召入京

  • 缟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出使)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白绢带),子产献纻衣(纻,麻衣)焉。”吴公子季札和郑子产见面时像是老朋友一样,公子札赠给子产白绢大带,子产给季札以苎麻

  • 黄龙未饮

    源见“痛饮黄龙”。谓破敌壮志未酬。柳亚子《浣溪沙.八月晦日夜梦中作》词:“朱鸟空归天尚醉,黄龙未饮死难甘。”

  • 看羊属国

    源见“苏武节”。比喻谪守的地方官。属国,典属国的略称。苏武归汉后封此官。宋苏轼《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 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就是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百寻(约合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就是舍利兽(即“猞猁”),先在庭院里舞蹈,然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变成比目鱼,跳跃击水,喷出水雾遮

  • 羿射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曰:……《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淮南子.本经训》:“

  • 牛山悲

    同“牛山下涕”。唐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词语牛山悲】   汉语大词典:牛山悲

  • 执笔对泣

    《会稽典录》:“盛吉字君达,拜廷尉,性多仁惠,务在哀矜。每冬月罪囚当断,其妻执烛,吉持丹青笔,相向垂泣。”盛吉作为廷尉(掌管刑狱),每年冬季处理囚犯时,吉手执朱笔,夫妻相对而泣,不忍心判处罪刑。后用为

  •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

  • 抱玉之悲

    同“抱玉泣血”。唐王维《能禅师碑》:“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