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看杀卫玠”。形容观看美好东西之人甚多。南朝 陈岑之敬《洛阳道》诗:“聚车看卫玠,连手望安仁。”
同“濯缨”。宋赵彦端《瑞鹧鸪》词:“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宋曹冠《水调歌头.游燕赏潭洞》词:“濯尘缨,挥羽扇,快熏风。因思往古游者,清兴与今同。”
源见“潘安秋兴”。指悲秋的情怀。唐武元衡《秋怀奉寄朱补阙》诗:“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源见“椿年”。指父亲的教诲。明李东阳《再哭体斋叠〈见慰哭子〉韵》:“一门和气椿津共,四海交情管 鲍亲。”【词语椿津】 汉语大词典:椿津
同“口如悬河”。唐白居易《神照上人》诗:“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见“口若悬河”。《祖堂集》卷10:“师有时云:‘我若放你过,纵汝百般东道西道,~则得。’”【典源】《世说新语·赏誉》:“王太
《文选.潘岳〈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摅,雄霸上而高骧。”李善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因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王闿运《〈衡阳县志〉序》:“赵既蛇变,陈复凤鸣。”【词语蛇变
原作“体无完皮”。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有时亦比喻文章、论点被驳斥的一无是处。师纂,三国魏将。公元263年,从邓艾偷渡阴平袭蜀,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出天险剑阁,列阵绵竹,斩守将诸葛瞻及尚书张尊,至成都
《文选.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三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后以“榆瞑豆重”谓身懒神昏。
同“杨朱泣歧路”。南朝 梁萧统《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有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亦指临歧感伤之泪。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词语杨朱泣】 汉语大
源见“空弦落雁”。喻受过挫折。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木秀当忧悴,弦伤不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