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民请命

为民请命

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后因以“为民请命”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明史.青文胜传》:“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偏正 替老百姓请求解除痛苦,保全生命。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褒义。多用于描写替人民解除痛苦办好事。


解释原指替老百姓申诉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后指替老百姓说话。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所向披靡,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地。随着战事的发展,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强,出于形式的需要,刘邦封他为齐王。

韩信做了齐王后,项羽派遣武涉前去游说,希望他放弃刘邦,归顺自己。但韩信认为刘邦十分亲近和信任自己,就拒绝了武涉。

武涉离开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就以看相为借口,接近韩信,对他说:“当今刘项两家的命运,都悬在您的手上。您替汉王出力,汉王就胜利;替项王出力,项王就胜利。现在天下百姓久受战乱之苦,都希望有片刻的安定,我希望您能听取我的计策,让他们双方都一起存在,而您跟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凭借您的聪明才智,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着强大的齐国,而又有燕、赵作为附从,假如出兵到刘、项双方兵力薄弱的地方,来牵制他们的后方,再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进军,替百姓出气诉苦,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闻风而动来响应您了,还有谁敢不听从呢?”蒯通多次劝说,韩信终究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同时,韩信又自认为功劳很大,刘邦应该不会对自己做得太过分,就谢绝了蒯通。

例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词语为民请命】  成语:为民请命汉语词典:为民请命

猜你喜欢

  • 杞人忧

    同“杞人忧天”。明杨慎《七犯玲珑.半溪李丙》词:“壮心休,逃名宇宙,瞠眼尧天荡荡,不抱杞人忧。”

  • 万里扶摇

    源见“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喻仕途得意。清杨恩寿《新水令.湘江送别图送王夔石中丞师晋督滇黔》套曲:“不辜负三春雨露,才算得万里扶摇。”

  • 罗隐题破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罗昭谏隐,新城人,博物能诗,……然性傲睨,好议评臧否,探隐命物,往往奇中。故至今杭人称前定不爽者,犹云‘罗隐题破’也。”唐罗隐博学能诗,然性情狂傲,好评议讥讽,又常猜测各

  • 被肘

    《战国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后因用“被肘”为形容受到牵掣或暗示的典故。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 家鸡野鹜

    同“家鸡野雉”。宋苏轼《书王子敬帖》诗:“家鸡野鹜同登祖,春蚓秋蛇总入奁。”见“家鸡野雉”。宋·苏轼《跋庾征西帖》:“征西初不服逸少,有~之诮,后乃以为伯英再生。”【词语家鸡野鹜】  成语:家鸡野鹜汉

  • 敌国通舟

    同“舟中敌国”。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其他 船上的人都成了敌人。形容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贬义。多用于处境

  • 麻姑掷米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等,时经弟妇新产数日,姑见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来。得米掷之堕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丹砂。(王)远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矣,不喜

  • 校书如扫尘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卷二五):“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雠(chóu校勘)。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原是宋代藏书家宋绶对校书的评论,后用以形容

  • 俟河之清

    《左传.襄公八军》:“《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周诗》之意为:欲待黄河水清,那将要多少时间?后用作为事情无望或难以实现的典故。叶圣陶《桥上》:“真所谓‘俟河之清’呢!”述宾 俟,等待

  • 舜耕历山

    《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传说帝舜曾在历山耕种。后遂用为咏历山或咏耕种之典。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