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虎作伥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邹韬奋《我们的灯塔》:“我们因谈起民族解放的重要,连带想到阻挡这个解放斗争的帝国主义。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偏正 替老虎作伥鬼。比喻给坏人当帮凶。语本唐·裴铏《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为,不读作wéi。伥,不读作chàng。△贬义。多用于描写充当坏人爪牙,帮助坏人作恶。 →助纣为虐 ↔除暴安良


“为 ( wèi) 虎作伥 ( chānɡ) ”比喻助纣为虐、做恶人的帮凶之意。

“伥”是什么意思呢?

《正字通·人部》记载说,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其魂变为鬼,谓之 “虎伥”,简言之曰 “伥”。“伥”为虎所役,虎行食人,“伥”必与俱,以为先导,故 “为虎作伥”义即帮凶。

清·纪昀有个说法: “伥”被虎役,必得帮虎吃掉另一个人后,才可能转生投胎做人。所以 “伥”为虎之前导去捕人,大概是想诱人自代,而实际是想引人捕虎以 “报冤也”( 详 《阅微草堂笔记》) 。此说与 “伥”为 “帮凶”义迥别。由此可见,人之思维角度不同,所得结论别于天壤。


【词语为虎作伥】  成语:为虎作伥汉语词典:为虎作伥

猜你喜欢

  • 季野阳秋

    源见“皮里阳秋”。谓褒贬不形之于外。唐李瀚《蒙求》:“泰初日月,季野阳秋。”主谓 指藏在内心没有明说出来的评论。《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 洴澼絖之喻

    《庄子.逍遥游》:“庄子曰:‘……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浮)澼(漂)絖(絮)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宋人)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

  • 阮途

    同“阮籍途穷”。唐罗邺《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清李渔《闲情偶寄.行乐》:“奚事哭泣阮途,而为乘槎驭骏者所窃笑哉?”【词语阮途】   汉语大词典:阮途

  • 远山眉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司马相如)之才而越礼焉。”汉卓文君貌美,双眉如远山隐隐。后遂以“远山眉”描写女子

  • 溪壑无厌

    《南齐书.谢眺传》:“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溪壑:山里的河流深谷。无厌:贪欲太大。指人的贪欲太大。后因以“溪壑无厌”为人的贪欲太大,难于满足之典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契丹

  • 佩弦

    源见“韦弦”。佩带弓弦。弓弦常紧绷,故性缓者佩以自警。谓以有余补不足。唐白居易《何士乂可河南县令制》:“然能佩弦以自尊,带星以自勤。”【词语佩弦】   汉语大词典:佩弦

  • 杯蛇幻影

    同“杯弓蛇影”。《花月痕》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见“杯弓蛇影”。《花月痕》5回:“~,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俊乂在官

    俊乂( ㄧˋ yì ):指特别有才有德的人。马融说:“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才德出众的人都担任重要官职。 旧时歌颂帝王知人善任。语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孔安

  • 华胥梦觉

    源见“华胥梦”。泛指梦醒。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 承乏摄官

    见“摄官承乏”。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4卷:“(东平王)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