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

是说举起棋子不知如何下为好。比喻临事犹豫,拿不定主意。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因遇大臣孙林父、宁殖无礼,而被他们驱逐出境,另立公孙剽为君,是为卫殇公。公元前548年,因为宁、孙两家矛盾,宁殖之子卫国执政大夫宁喜又欲再拥卫献公回国为君。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棋,一方举棋下不了决心,不知下一步如何走,这是难于取胜对方的。而何况安置国君而不能决定呢?他是必定不能免于祸难了。宁喜是卫武公的九世孙,恐怕很快要灭亡了,可悲啊。”果然,献公复国之后,即以宁喜专权,将其处死。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奕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例句】:

唐·刘肃《大唐新语》:“长孙无忌谏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述补 下棋落子时犹豫不决。比喻处事没主见,不够果断。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高阳《粉墨春秋》:“又想嫁美国人、又想嫁中国人,~,蹉跎了佳期。”△贬义。多用于写遇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游移不定 ↔当机立断 举棋若定。也作“置棋不定”。


【词语举棋不定】  成语:举棋不定汉语词典:举棋不定

猜你喜欢

  • 础润而雨

    源见“润础”。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比喻从小地方可以观察出大道理,或从事物的变化迹象可以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常用以鼓励人们勇于改过。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清.汤斌《汤子遗书》卷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鲁迅《伪自

  • 金谷酒数

    《世说新语.品藻》“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盛”梁.刘孝标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

  • 春塘草

    同“春草池塘”。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诗:“兴发春塘草,魂交益都刀。”

  • 妃子睡

    源见“海棠睡”。咏海棠。宋朱淑真《海棠》诗:“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

  • 华胥境

    源见“华胥梦”。指梦中的理想境界。宋陆游《睡觉作》诗之一:“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清赵翼《漫兴》诗之二:“眼前便是华胥境,何处还须着俗氛?”【词语华胥境】   汉语大词典:华胥境

  • 祁奚之荐

    《左传.襄公三年》及《襄公二十一年》、《国语.晋语七》、《史记.晋世家》等载:春秋 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

  • 遗爱

    《汉书》卷一〇〇下《叙传下》:“泯泯群黎,化成良吏。淑人君子,时间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述《循吏传》第五十九。”《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周嘉传》:“稍迁零陵太守,视事七年,卒,零陵须其遗爱,

  • 金貂换

    同“金貂换酒”。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金貂换】   汉语大词典:金貂换

  • 名显天下

    见“名满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世传其兵法。”【词语名显天下】  成语:名显天下汉语大词典:名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