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乱头粗服

乱头粗服

乱头:乱发蓬头。粗服:粗劣衣服。指蓬头乱发,衣服粗劣。 梁同书(1723-1815年),字元颖(yǐng影),号山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殿试,入翰林升侍讲。梁同书喜爱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继学米芾,晚年书法笔锋变化多端。他能诗,尤精鉴赏,名满天下,日本人很重视他。梁同书曾议论过书法,他认为写毛笔字用中锋,毛笔要提得起来,也不是不可以兼用侧锋,总要为我自己笔尖所使用,虽然有未显示出的,但意已在其中了。如果写出像蓬头乱发、衣服粗劣那样杂乱野拙无章的字来,那就不成字了。

【出典】:

清史稿》卷503《艺术传二·梁同书传》13892页:“中锋之法,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乱头粗服非字也。”

【例句】: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于粗服乱头中,略入一、二古句,略装一、二古字,如《史记》诸传中偶引古谚时语,及秦、汉以前故书,……弥见大方。”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注引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李煜)则粗服乱头矣。”


见“粗服乱头”。冰心《我的学生》:“自己是~,孩子们也啼哭喧闹。”


【词语乱头粗服】  成语:乱头粗服汉语词典:乱头粗服

猜你喜欢

  • 孤孽

    同“孤臣孽子”。明徐祯卿《谈艺录》:“孤孽怨思,达人齐物。”【词语孤孽】   汉语大词典:孤孽

  • 如棠

    《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

  • 编蒲

    东汉.班固撰《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监门,守门人。古时聚族而列里,设里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音dié,牒就是札。古无纸,把文字写在小木简上叫做

  • 滔滔者天下皆是

    滔滔:水势盛大的样子。 洪水弥漫,到处都是。 比喻社会到处纷乱。或不良风气普遍存在。语出《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明.李贽《焚书.复邓石阳》:“然而世间惟下下人最多,所谓滔

  • 赭君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秦始皇巡

  • 纳肝弘演

    源见“弘演纳肝”。指忠烈之臣。明 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

  • 落阱下石

    别人落陷阱,不但不救,反而向他投掷石头。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用以比喻见人遭遇危难而又乘机加害于人。亦作“落井下石”。见“落井下石”。【词语落

  • 杨穿三叶

    源见“百步穿杨”。喻指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自注:“始予进士及第,行简次之,敏中又次之。”主谓 原

  • 屠龙手

    源见“屠龙技”。指技艺或学问高超的人。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 门第乌衣

    源见“乌衣门第”。指门第高贵。清 丘逢甲《次易实甫观察即席韵》:“门第乌衣笑王 谢,文章蝉噪薄梁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