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按:以下所引为鸿门宴上事)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行,重大的行动;细谨,指细微谨慎小的礼节),大礼不辞小让(大礼,本指隆重的礼仪,此当亦指大的行动;小让,小的指责)。如今人方为刀俎(俎,音zǔ,切肉用的砧板;人为刀俎,是指楚项好比刀俎,正准备宰割),我为鱼肉(指汉刘是被切割的对象),何辞为。’于是遂去。”

樊哙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敦促刘邦,必须当机立断,赶快逃离虎口,不能优柔寡断,囿于小礼而束手就擒。刘邦接受了樊哙的建议,于是不辞而别,逃归霸上。后因用以比喻说明自己一方处于被人宰割的被动处境。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放怀亭独立有感》诗:“委肉本知居几上,剪翎何恨著笼中。”前句即化用此典。


其他 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任意宰割的地位。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从武昌到广州》:“还不是~,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什么时候为止?”△多用于描写处境被动,随时可能被害。→任人宰割 任人摆布


【词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汉语词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猜你喜欢

  • 憗遗

    源见“不憗遗”。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遍劳憗遗。”

  • 四面楚歌

    指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大军重重围困于走投无路之窘境。后以此典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秦末楚、汉相争,公元前203年,汉刘邦派韩信率领四十万大军围歼楚军。韩信布置了十面埋伏,把项羽楚军包围在垓(gāi该

  • 鸿序

    朝官的班列。萧子显(489-537年),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累官至吏部尚书、侍中,后出任吴郡太守。南朝梁史学家。《南齐书》的撰写者,曾著《鸿序赋》,深得尚书令沈约的称许。【出典】:《梁

  • 下焉者

    《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注:“下谓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宋吴如愚《准斋杂说.五累说》:“下焉者困而

  • 中郎遗愧

    源见“郭泰碑铭”。指碑铭对死者的赞誉言过其实。清顾炎武《过郭林宗墓》诗:“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

  •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臣下罪该万死,皇上是圣明天子。 旧时形容臣下对皇上的愚忠。语出唐.韩愈《琴操.拘幽操.文王羑里作》:“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清.谭嗣同《仁学上.二七》:“至于臣罪当诛,天

  • 人心汹汹

    比喻人心浮动,难得安定。《新唐书.陆贽传》:“自比兵兴,物力耗竭,人心惊疑,如风涛然,汹汹靡定。”见“人情恟恟。”《旧唐书·陆贽传》:“人心惊疑,如风涛然,汹汹靡定。”【词语人心汹汹】  成语:人心汹

  • 山矾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山矾本无名野花,黄庭坚为之命名并咏之,后因以“山矾”代指弟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〇七:“黄梅淡冶山矾靓,犹及

  • 河上公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汉文帝赴河滨草庵访河上公,“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

  • 恨铁不成钢

    比喻对自己所期望的人因不能变好而产生埋怨情绪。语出《红楼梦》九六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鄢国培《漩流》一九章:“刘军长对这个外甥女儿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