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光

借光

同“借馀光”。《儒林外史》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借光”表示请人提供方便或向人询问之意,口语中也常说成“劳驾”,是一种套语。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汉……连声说道 ‘借光,借光,让一让,让一让’,从人丛中挤进皇宫去了。”老舍 《赵子曰》第七: “借光! 这是六十号吗?”这样的用法,是 “借光”现今的常用义。

“借”,在这里是凭借、给予的意思。 “光”在这里是 “好处”的意思。如 “沾光”,即凭借别人或某件事情而得到好处。 “借光”的本来意义即此。如: 明·阮大铖 《燕子笺·辩奸》: “贤契高才,自当首选,老夫借光不浅。”“借光”此义今被 “沾光”代替, “借光”今所使用的是其常用义。

借光”一语,来源于 《战国策·秦策》里记载的一个故事:

战国时,某处江边一个村子里,每天晚上一些姑娘们都聚在一起做针线活,但是有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却遭到了排挤,说她 “沾光”占了便宜,不拿灯来,因而拒绝她的参与。那姑娘说,我总比你们早些来,打扫灰尘,铺设坐席,对你们多少有点益处吧? 你们的灯烛反正是要点的,我 “借”点 “光”,你们丝毫也没有什么损失啊! 大家觉得她的话有理,人又好,就把她留下来了。

此后,“借光”一语便流传下来,表示求人提供方便之意。


【词语借光】   汉语词典:借光

猜你喜欢

  • 赤符

    同“赤伏符”。唐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词语赤符】   汉语大词典:赤符

  • 爨焦

    同“爨下焦桐”。元张雨《元日雪霁早朝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廿二韵》:“有术探《鸿宝》,何人识爨焦?”【词语爨焦】   汉语大词典:爨焦

  • 远瓜李

    源见“瓜田李下”。谓远避嫌疑。瓜李,瓜田李下。唐白居易《杂感》诗:“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 覆水不收

    同“覆水难收”。晋潘岳《伤弱子辞》:“叶落永离,覆水不收。赤子何辜,罪我之由?”见“覆水难收”。《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宜深思之。”【词语覆水不收】  成语:覆水不收汉语大词典:

  • 萤窗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唐许浑《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诗:“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明 王錂《春芜记.献赋》:“不负萤窗十年相傍,浑一似趁龙门逐桃花浪。”【词语萤窗】   汉语

  • 识荆州

    同“识荆”。清李渔《怜香伴.惊飓》:“地主殷勤,才识荆州,便劳北海开樽。”

  •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的道路。西风:指秋风。 在秋风里乘着瘦马沿着古老的道路行进。 形容秋日旅途的凄清。语出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 崖路

    大略、概略的意思。《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窅( ㄧㄠˇ yǎo 咬)然:深远。

  • 法三章

    同“约法三章”。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 双衣对引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二:“旧制:学士以上并有一人朱衣吏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谓之双引。”后因以“双衣对引”为形容高官荣耀之典。宋张元幹《满庭芳.寿》:“满泛椒觞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