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箸前筹

借箸前筹

箸:筷子。此典指张良借用刘邦面前的筷子为他筹画当前形势。后以此典比喻代人谋划,提出办法和计策。汉三年(前204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刘邦恐惧忧愁,郦食其提出复立六国后代为王,汉可称霸天下,而使楚项羽来朝。这时张良来见,刘邦询句张良意见。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筹画一下当前形势。”接着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之子孙于杞,那是估计自己能置夏桀于死地。如今您能置项羽于死地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之子孙于宋(今河南商丘一带),那是估计自己能得到商纣的脑袋。如今您能得项羽的脑袋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商都城,曾在商容的里门表彰他之德行,从监狱中释放箕子,堆高比干的墓土。如今您能增高圣人的墓堆、在贤者的里门表彰他之德行,过智者的门对他表示敬意吗?”刘邦说:“不能。”张良曰:“这是不可封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巨桥(商纣粮仓地,今河北曲周县东北)粮仓之粮食,散发鹿台(商纣高台,今河南汤阴县境)府库之金钱,拿来赏赐贫苦人民。如今您能开放仓库拿钱粮赏赐贫苦人民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四个原因。商朝灭亡以后,周武王废弃战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放着,用虎皮蒙盖上,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兵打仗。如今您能偃息武事实行文治,不再用兵打仗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把战马放在华山(今陕西华阴县南)的南面,表示不用了。如今您能让战马休息不再用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供军事运输之牛放在桃林(今河南灵宝县西)北面,表示不再运输军事物资。如今您能放牛休息不再运输军事物资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七个原因。况且天下之游士离开他们父母妻子,弃去他们祖坟,抛开他们老朋友,跟随您奔走,只是日夜希望得到一点封地。如今又立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的后代,天下之游士各自回去服事他们的君主,傍随他们的父母妻子,返回到老朋友和祖坟所在之家乡,您与谁去夺取天下呢?这是不可封的第八个原因。如今只有使楚国无从加强力量,如果楚国强大了,立起六国后代追随楚国,您又怎能使他们臣服您呢?果真采用客人郦食其之计谋,您想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刘邦听从张良之建议,不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了。此典又作“子房筹”、“借前筹”、“借箸”、“前筹”、“张良筹”、“借箸题筹”、“借箸代筹”、“借箸画策”。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40、2041页:“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商纣时贤人,曾任乐师,后隐居太行山,周武王在其里门对他表彰)之闾,释箕子(商纣伯叔父,曾任太师,因进谏被纣囚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他)之拘,封比干(商纣伯叔父,做过少师。图强谏被纣剖腹挖心而死。周武王灭商后,为比干重修坟墓)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náo铙,弯曲)而从之,陛下焉得而从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例句】:

唐·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左丞相》:“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管氏初来,屡发新柴之井;留侯每入,便闻借箸之筹。” 唐·杜牧《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况仄席搜罗于豪杰,欲前筹开济于艰难。” 元·萨都拉《彭城杂咏》:“夜深一片城头月,曾昭张良案上筹。” 明·汤显祖《牡丹亭》50出:“分明军令,杯前借箸题筹。” 汤显祖《紫箫记》:“更借筹喻檄,请缨乘传。”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7回回目:“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柳亚子《闻伯渠抵渝遥寄两律》之一:“团结尚烦君借箸,草茅伏处只哦诗。”


【典源】《史记·留侯世家》:“ (郦)食其(yiji)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集解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书·张良传》亦载,末作“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今译】 汉刘邦与说客郦食其计议如何遏制项羽的势力,郦食其建议刘邦重新封立战国时六国国君的后人为王,刘邦同意了,并马上要刻印施行。郦食其还未出发,张良 (字子房) 从外边回来拜见,刘邦正在吃饭,对张良说:“子房过来! 有人给我设计了个削弱项羽的计划。”然后将郦生的话告诉了张良。问:“子房看怎么样?”张良说:“这是谁为陛下出这个主意的?这样办您的大业就完了。”刘邦不明白,问:“为什么?”张良回答:“请允许我借您的筷子为您分析指画。”张良为刘邦分析了八条不可这样做的理由,刘邦马上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释义】 后以此典指分析谋划,提出办法、计谋等。

【典形】 借筹、借前筹、借箸、前筹、张良筹、子房筹、借箸题筹。

【示例】

〔借筹〕 明·汤显祖《紫箫记》:“更借筹喻檄,请缨乘传。”

〔借前筹〕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借箸〕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管氏初来,屡发新柴之井;留侯每人,便闻借箸之筹。”

〔前筹〕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况仄席搜罗于豪杰,欲前筹开济于艰难。”

〔张良筹〕 元·萨都拉《彭城杂咏》:“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良案上筹。”

〔子房筹〕 唐·高适《西乐府飞龙曲》:“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词语借箸前筹】   汉语词典:借箸前筹

猜你喜欢

  • 借交报仇

    一作“借客报仇”,代人报仇,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参见“郭解借交”条。连动 帮助朋

  • 上将坛

    源见“韩信登坛”。指拜授将帅的高台。清赵翼《阅欧阳五代史》诗:“忽然梦入大槐安,竟以身登上将坛。”

  • 子房逃荣

    源见“留侯慕赤松”。指弃官隐居。宋陈造《再次韵徐南卿招饭》:“乐天任运时近酒,子房逃荣犹却粒。”

  • 蜀冤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唐吴融《送杜鹃花》诗:“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词语蜀冤】   汉语大词典:蜀冤

  • 干戈识虎皮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音gāo,收藏甲衣或弓箭的袋子),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东汉.郑玄注:“包

  • 更弦易辙

    同“改弦易辙”。《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并列 更换乐器上的弦,改变车子走的道路。比喻改变从前的行为或做法。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

  • 海沂咏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

  • 灞陵亭尉

    同“灞陵醉尉”。清尤侗《念奴娇.和羡门韵》词之一:“飞将高皇时不遇,却遇灞陵亭尉。”

  • 赐铜山

    《史记.佞幸列传》:“孝文帝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

  • 普天同庆

    原为“溥天同庆”。天下人一同庆祝。多指与国家、人民相关的盛大喜庆之事。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县)人。汉献帝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入魏,文帝曹丕时为镇西长史,雍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