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克制,约束:复,恢复。克己复礼,即约束并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尽量符合传统礼义规范。这是孔子提倡的儒家修养方式。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道,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做到这些,人们就认为你达到了仁的境界。能否达到仁的境界,全在自己,而不是靠别人所能达到的。

【出典】: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

后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克己复礼,以从所欢,则弱者自以为强,危者自以为宁,诚欲戮力长驱,共奖王室,虽亡之日,犹存之愿;则伊周不足参,五伯不足六也。”


并列 克制、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清·高珩《〈聊斋志异〉序》:“夫人但知居仁由义,~,足为善人君子矣。”△多用于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规范。→严于律己 ↔任性妄为。也作“复礼克己”、“克己慎行”。


解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于仁了。成就‘仁’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

颜渊接着问:“请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听后,认真地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对个人来,追求“仁”

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就是对追求“仁”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是儒家奉为圭臬(niè)的一项准则。

例句

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词语克己复礼】  成语:克己复礼汉语词典:克己复礼

猜你喜欢

  • 衔环背鞍

    源见“黄雀报”、“垂缰之恩”。谓感恩图报。《水浒传》十二回:“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 向空书字

    源见“殷浩书空”。表示愤懑不平。宋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名利鼎,从渠沸;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

  • 楚萍实

    源见“楚江萍”。喻指珍奇美味的果实。宋谢翱《远游篇寄府教景熙》诗:“暮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

  • 善善及子孙

    见〔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一篑无弃

    源见“功亏一篑”。喻不放弃最后的一点努力。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休抛过隙居诸易,为山一篑劳无弃。”

  • 一曲杜韦娘

    源见“司空见惯”。比喻席上闻歌的惆怅共鸣之情。宋 谢薖《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词之三:“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

  • 不卖卢龙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以司空户曹掾随军,建议偷越卢龙口出击并亲为向导,有功,封亭侯,不受,曰:“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三国魏.田畴跟随曹操北征乌

  • 命骚奴仆

    同“奴仆命骚”。宋辛弃疾《吴克明广文见和再用韵答之》:“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

  • 凿壁借馀辉

    同“穿壁借馀光”。清赵翼《刘穆庵侍读见余近作枉赠佳章依韵奉答》之三:“旅邸喜仍邻近在,可容凿壁借馀辉。”

  • 乌府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来暮去,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唐 林宽《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亦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