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偃武》(第三一):“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认为战争是不祥的,有道德的人不接近它,不用它,除非不得已才动用战争手段。后用“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表明止息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唐.李白《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偃武》(第三一):“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认为战争是不祥的,有道德的人不接近它,不用它,除非不得已才动用战争手段。后用“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表明止息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唐.李白《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同“放虎归山”。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意,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连动 放走老虎,留有后患。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
同“剪发待宾”。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月陈剪髻鬟,市鬻充杯酒。”
同“庾公楼”。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古代习俗
源见“犀照牛渚”。形容明察洞见。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如铸禹鼎,如燃温犀,罔两么魔,全形毕现。”
同“博浪飞椎”。明李东阳《张子房》诗:“博浪椎车亦壮哉,圯桥纳履大低回。”
源见“元龙高卧”。借指狂傲高人的住所。宋孙觌《曹山绝句》:“一廛会入扶犁手,不上陈登百尺楼。”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认为殷朝有三位仁人,即微之、箕子、比干。但都为忠君爱国而出走、为奴、被处死。后以“三仁去国”为忠臣受害国家将亡之典。《
同“言近旨远”。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见“言近指远”。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2:“所谓~,合《三百篇》之旨也。”【词语言近意远】 成语:言近意远汉语大词典
著述极多,加起来有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丰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亦作“著作等身”。黄侃《文字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