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冯唐已老

冯唐已老

同“冯唐易老”。唐王维《重酬范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见“冯唐易老”。唐·杜甫《寄岑嘉州》:“谢朓每篇堪讽诵,~听吹嘘。”


【典源】《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 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说 (悦),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今译】 汉文帝时,冯唐年纪已很大,仍作郎官,文帝乘车路过,觉得奇怪,问他,冯唐谈了自己对执法的一些看法,如对云中守魏尚的处罚过重。文帝以为然,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至汉武帝时,冯唐年九十余,又被举荐为贤良,但已不能为官了。

【释义】 后以此典感慨岁月蹉跎,人已老去,不被任用。

【典形】 白首不见招、悲冯、持节云中、冯颠、冯公老、冯唐头白、冯唐已老、老冯唐、尚少弃冯唐、晚似冯公。

【示例】

〔白首不见招〕 晋·左思 《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悲冯〕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冯。”

〔持节云中〕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颠〕 宋·苏轼《次韵张昌言给事》:“冯颠久已敧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

〔冯公老〕 唐·陈子昂《酬李参军崇嗣》:“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冯唐头白〕 明·刘基《登南海驿楼》:“冯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冯唐已老〕 唐·王维《为杨郎中祭李员外文》:“恨冯唐之已老,喜相如之同时。”

〔老冯唐〕 宋·陆游《午晴试笔》:“此去得非穷李广,向来元是老冯唐。”

〔尚少弃冯唐〕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晚似冯公〕 金·元好问《感兴》:“勤如韩子初无补,晚似冯公岂见招。”


【词语冯唐已老】  成语:冯唐已老汉语词典:冯唐已老

猜你喜欢

  • 庚癸诺

    源见“呼庚癸”。表示同意接济粮食。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一饱但蕲庚癸诺,百年甘守甲辰雌。”【词语庚癸诺】   汉语大词典:庚癸诺

  • 鹗荐

    后汉.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猛禽,如鹰、鹯之类,此用以比喻勇而无谋的人)累百,不如一鹗(鱼鹰,比喻实有其才的人)。使衡丘朝,必有可观。”孔融举荐人才,非常重视真才实学,而对于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欣赏。

  • 白玉壶冰

    源见“玉壶冰”。喻品格高洁。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 门无杂宾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览字孝连,八岁而孤,家又单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财从弟,以义让称。仕郡至功曹,守始平长。为人精微洁净,门无杂宾。”丁览,志趣清高,落落寡合,从不随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刻骨铭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后以“刻骨铭心”谓永志不忘。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见“铭心刻骨”。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留吧

  • 渑池之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奏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

  • 谢公池

    同“谢家池”。宋戴复古《寄山台赵庶可》诗:“见君花萼集,梦到谢公池。”

  • 肯构肯堂

    同“肯堂肯构”。《醉醒石》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见“肯堂肯构”。《醉醒石》7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流誉奕世。”【词语肯构肯堂】  成语:肯构肯堂汉语大词典:肯构肯堂

  • 班姬素纨

    源见“班姬咏扇”。指团扇,隐含女子失宠受冷落之意。元曾瑞《蝶恋花.闺怨》词:“恨题遍班姬素纨,笔书乏蒙氏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