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华而不实

华而不实

比喻文章词藻华丽但内容空洞,或形容言过其实,表面好看,不讲实效。公元前622年,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后,回国途中,在宁邑旅舍下榻。旅舍负责官员宁嬴陪他返回国都,但只送他到温这个地方便回来了。宁嬴的妻子问他缘故。他说:“阳处父这个人性子太暴,而且华而不实。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和人结怨,不得安宁。我怕不但沾不了光反而跟他倒霉,所以就跑回来了。”

【出典】:

左传·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

【例句】:

左丘明《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耻也。” 唐·李延寿《南史·文帝纪论》:“太宗多闻博达,富赡词藻,然文艳用寡,华而不实。”


【词语华而不实】  成语:华而不实汉语词典:华而不实

又作“秀而不实”。华:花;开花。 实:果实;结果实。 指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只是外表好看,而无实际效果。 汪廷珍(?-1827年),字瑟庵,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升迁,道光五年(1825年),为协办大学士(协助大学士同理阁务)。汪廷珍为人严直,出入朝廷,进止不失尺寸,百官肃敬。他对于官员选定,主要看实际学识与能力。如他下属官员有按旧例送财物给御史的,汪廷珍坚持认为不可。并且说:“这人外表好看,做官没有实际学识与能力,将来怎么能够立足在朝廷之上?”以后都应他的预言,人们都佩服汪廷珍精明有远见。

【出典】:

清史稿》卷364《汪廷珍传》11426页:“属官有例送御史者,持不可,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

【例句】:

章炳麟《〈新纪元报〉发刊词》:“今者,中夏光复,万物开春矣。秀(禾类吐穗开花)而不实,中道夭伤,其非志士仁人所愿。” 刘师培《文说》:“赋作之家,文胜于情,故华而不实。”


并列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徒有好看的外表却没有实在的内容。语出《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陈国凯《代价》:“一个有力的行动,胜过一箩筐~的方块字。”△贬义。用于评论人或物的本质。→徒有虚名 虚有其表 ↔表里一致 名副其实


解释华:开花。实:结果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春秋时期,晋国的阳处父到卫国出访,回国时路过宁地,宁赢愿意跟着他做随从。但是宁赢刚走到温地就回来了。宁赢的妻子问原因,宁赢回答说:“他太刚直了。《商书》上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那个人只具备其中之一,恐怕不能善终。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性,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再说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就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同时又聚集怨恨,就不能够安定自身。我害怕跟着他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遭遇到祸患,因此才离开他。”

公元前621年春,阳处父认为赵盾能干,通过异地阅兵的方式,换掉了原定的中军主帅狐姑射,让赵盾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从而使赵盾执掌了赵国国政。八月份,国君晋襄公死了,在拥立新国君一事上,大臣贾季和赵盾发生矛盾。贾季拥戴公子乐,赵盾拥戴公子雍。在斗争中,赵盾派人杀死了公子乐,彻底断绝了贾季的希望。贾季怨恨阳处父曾经帮助赵盾,使得自己的地位不如赵氏,又知道阳处父在晋国没有什么后援,就派人把他杀死了。

近义徒有其表

反义表里如一

例句

今年中秋,精明的消费者已开始嫌弃那些包装华而不实、价格昂贵的月饼,但包装上的过度甚至近乎荒唐的行为并没有绝迹。


【词语华而不实】  成语:华而不实汉语词典:华而不实

猜你喜欢

  • 颜子生涯

    源见“箪瓢陋巷”。指读书人清贫的生活。五代齐己《寄孙鲂秀才》诗:“郡楼东面寺墙西,颜子生涯竹屋低。”

  • 鼎湖龙飞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

  • 一佛出世

    《隋书.经籍志四》:“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便有一佛出世。后引申用为难得的意思。宋.叶廷珪《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一佛出世》:“《谈苑》:(唐)文宗曾谓近臣曰:‘词臣之选

  • 麋鹿泣姑苏

    同“麋鹿姑苏游”。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五:“鸱鹗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 冉耕之疾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耕字伯牛,他是孔子的学生。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视,从窗口外伸手和他握别,叹说,如果真是不行了,这岂非天命

  • 缑山笙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神仙逍遥散淡的生活。宋陆游《散吏》诗:“笠泽莼鲈秋向晚,缑山笙鹤月微明。”

  • 染鼎

    源见“染指”。指尝味。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大虾蟆名曰石撞,乡人贵重之,世南亦尝染鼎,其味乃巨田鸡耳。”【词语染鼎】   汉语大词典:染鼎

  • 酬魏颗

    源见“结草以报”。谓决心酬报厚恩。宋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诗:“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词语酬魏颗】   汉语大词典:酬魏颗

  • 系臂纱

    同“系臂”。唐杜牧《出宫人》诗之一:“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词语系臂纱】   汉语大词典:系臂纱

  • 鼎鼐

    源见“盐梅和鼎”。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唐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词语鼎鼐】   汉语大词典:鼎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