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参元失火

参元失火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载,唐王参元很有才能,人们很想推荐他做官,但因他家富有而怕担受贿之嫌,后来,他家失火,家财全都付之一炬,别人再推荐他就没有顾虑了。柳宗元得知此事,为了安慰他而写信向他祝贺。

失火丧财,人情所痛。但王参元却因此而能被荐为官,得展其才,转祸为福。后遂以“参元失火”比喻祸福相依,犹“塞翁失马”之意。

清.赵执信《冬夜盗入寓舍取求书绢素及借来器具以去成十二韵》:“抛珠象罔求何益,失火参元贺莫迟。”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黄帝遗失玄珠,象罔寻回。


【典源】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今译】 唐代柳宗元的朋友王参元,很有才学,家中大富。过去,朋友们想向朝迁推荐他,但都怕蒙受收受贿赂的嫌疑,而不敢开口。后来王家中失火,家财焚烧殆尽,柳宗元得知后,反而写信向他祝贺,因为这样朋友便可以推荐他,而无须顾忌,王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因祸得福,获得机遇。

【典形】火失参元、参元失火。

【示例】

〔火失参元〕 清·赵执信《冬夜盗入寓舍》:“珠抛象罔求何益,火失参元贺莫迟。”

〔参元失火〕 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河伯相君如祝融,参元失火应同贺。”


猜你喜欢

  • 靖节松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又《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又《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

  • 斫桐与啭喉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汧(音qiān)公(李勉)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桶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韵磬’,自宝于家。”后因以“斫桐”指代名琴手,以“响泉”“韵磬

  • 螭头载笔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明张居正《议处史职疏》:

  • 九筵

    《周礼.考工记.匠人》:“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筵,竹席,长九尺。九筵,即八十一尺。后因以“九筵”借指明堂。宋欧阳修《谢免明堂陪位表》:“乃因万物之成秋,爰即九筵而展礼。”【词语

  • 玉步

    《国语.周语中》:“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步行也。”后因称合乎礼法的行步为“玉步”。《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思玉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词语玉步】   汉语大词典:玉步

  • 误随车

    唐.韩愈《嘲少年》:“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宋.秦观《望海潮》:“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误随车”意指少年子弟信马闲游,漫无目的,不觉误随别人的车子而行。后

  • 兰偶当门

    源见“当门兰”。指对上有阻碍的行为。宋陆游《感昔》诗:“马慵立仗宁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

  • 合则留,不合则去

    意见相合就留下,不合就离开。语出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蹈光厂中寄舍弟墨》:“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儿女英雄传》三七回:“诤而不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些;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些。后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指人或

  • 作楫为霖

    源见“傅说霖”。称美贤臣辅君治国,为民造福。元宫天挺《范张鸡黍》四折:“又不曾学傅说作楫为霖,误陛下眠思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