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泰寺

同泰寺

佛教寺名。寺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建。为宣扬佛法萧衍曾多次行幸同泰寺,自加苦行,并让公卿以下官员,献钱求赎,即用钱来抵消自己的罪过。

【出典】:

梁书》卷3《武帝本纪下》71、73、75页:“(大通元年)三月辛未,舆驾(舆:车。驾:皇帝车乘的总称。舆驾:指代皇帝。)幸同泰寺舍身(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自加苦行。)。甲戍,还宫,赦天下,改元。……(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shú熟,抵消、弥补罪过,即赎罪。)……(中大通三年)冬十月己酉,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此处指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为四部(僧、尼、善男、信女)众说《大般若涅盘经》义,迄于乙卯。……十一月乙未,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为四部众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义,讫于十二月辛丑。”

【例句】:

唐·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五:“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


【词语同泰寺】   汉语词典:同泰寺

猜你喜欢

  • 入室升堂

    源见“升堂入室”。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孔子家语.弟子行》:“卫将军 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太上:最上,最高。 最高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 表示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 泗滨

    源见“泗石”。指用泗滨石作的磬。宋王禹偁《笙磬同音诗》:“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词语泗滨】   汉语大词典:泗滨

  • 韩信乞饭

    源见“一饭千金”。谓贤才未遇,暂处困境。元马致远《女冠子》套曲:“韩信乞饭,傅说版筑,子牙垂钓。”

  • 问天呵壁

    同“呵壁问天”。清黄景仁《霜叶飞.湘江夜泊》词:“又恐惹、冲冠发指,问天呵壁从头起。”【词语问天呵壁】  成语:问天呵壁汉语大词典:问天呵壁

  • 抱璧

    《左传.哀公十七年》:“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难作(注:“公,卫庄公,名蒯瞆。石圃,晋卿)。辛巳(辛巳,十二日),石圃因匠氏攻公(注:匠,本指木工,此当指为卫庄公做工的百工)。公阖门而请,弗许。踰于北方而

  • 翘足引领

    举足伸颈,比喻热切盼望。《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并列 踮起脚跟,伸长脖颈。形容热切盼望。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望风响应。

  • 甘泉必竭

    见“甘井先竭”条。主谓 甘美之泉必致枯竭。比喻才士早衰。《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直木必伐。”△褒义。用于描写冤屈。→甘井先竭【词语甘泉必竭】  成语:甘泉必竭汉语大词典:甘泉必竭

  • 笔端花

    源见“梦笔生花”。借指俊逸的文才。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词:“老去事多忘……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 捉影追风

    见“捕风捉影”。【词语捉影追风】  成语:捉影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