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孙山应试,中得最后一名,若名在孙山之外,当然未被录取。后因称科考落榜为“名落孙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文场翻覆仗巡环,旅邸相逢往复还。无限牢骚歌当哭,个中滋味问孙山。”


主谓 孙山,人名。意思是考试落名或未被录取。语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正是因为我太偏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导致我语文考了全县第一,最后却~。”△贬义。多用于人的成绩方面。→功名蹭蹬 榜上无名 屡试不第 ↔名列前茅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考试落第被称为 “名落孙山”。

为什么如此言之?

宋·范公偁 《过庭录》记载说,吴人孙山, “滑稽才子也”。有年去他郡参加科举考试,有个同乡托他带其子一同赴考。结果,同乡之子考试失意,未被录取,而孙山有幸考中了,但却是最后一名( “缀榜末”) 。发榜后,孙山当然心怀喜悦,先自回家了。那位同乡问他 “其子得失”,孙山回答说: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没有直说 “你的儿子落第了”,而是委婉地说道: “我已是解名的最后一名,令郎却还在我的名后!”此真见其乃 “滑稽才子”。

科举时,乡试的第一名为 “解元”。 “解名”犹 “解额”。马端临 《文献通考·选举四》: “取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进士额。”谓取各科解元十分之三以增加进士的名额。

“解元”由乡试产生,犹 “秀才”; 而后到 “省”里考试,考中者谓之 “举人”( 中举。明清时由乡试产生,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称) ; 最后为殿试,考中者为 “进士”( 及第。进士分三甲,头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

孙山前往他郡赴考而得中最后一名,故其名排在他之后者,谓之“名落孙山”。也就是说, “排名落在孙山之后”,其意当然是 “落榜”了。故今考试落榜,也可称为 “名落孙山”。


【词语名落孙山】  成语:名落孙山汉语词典: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 折辕

    同“张堪折辕”。《宋书.陆徽传》:“是以衣囊挥誉于西京,折辕延高于东帝。”【词语折辕】   汉语大词典:折辕

  • 折腰禄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唐钱起《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词语折腰禄】   汉语大词典:折腰禄

  • 三足鼎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曰:‘……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男女:泛指阴阳两性。构精:指两性交合。 雌雄两性,形体交接,阴阳相感,万物遂得以化育孕生。语出《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卷上:“袁简斋言:‘

  • 卖饼孙

    《后汉书.赵岐传》:“以廉直疾恶见惮……乃为遣令敕兄子曰:‘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

  • 何足挂齿

    《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后因以“何足挂齿”谓哪里值得一提。用以表示轻视。《三国演义》二一回:“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亦作自谦之词。《二刻拍案惊奇

  • 钓鳌人

    同“钓鳌客”。唐翁洮《赠方干先生》诗:“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元关汉卿《单刀会》二折:“本是个钓鳌人,倒做了扶犁叟。”【词语钓鳌人】   汉语大词典:钓鳌人

  • 箪瓢屡空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箪瓢屡空,指缺少饮食,形容极为贫穷。《警世通言》卷六:“争奈此人箪瓢篓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

  • 喑雁

    源见“木雁”。喻无才能、不成才者。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二三:“传语司空休起舞,鸣鸡喑雁总堪伤。”

  • 许由耳

    源见“许由洗耳”。谓能排除污浊之耳。明何景明《赠颍川张子辰秀才》诗:“纵有当时许由耳,莫教更洗颍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