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覆金瓯

名覆金瓯

同“名动金瓯”。宋石孝友《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词:“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典源】 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举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也? 即射中,赐尔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之,乃赐卮酒。”《新唐书·崔琳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唐玄宗善写八分书,每当任命宰相,都先亲笔书写其名,置于几案之上。一次刚写好,正巧太子进来,玄宗举起金瓯盖上姓名,对太子说:“这里是宰相姓名,你知道是谁吗?猜中则赐你一杯酒。”太子道:“莫不是崔琳、卢从愿?”玄宗说:“对。”于是移开金瓯给太子看,并赐酒。

【释义】后以此典指人名高望重,堪任将相,为栋梁之材。

【典形】 覆瓯、金瓯覆、金瓯将相、金瓯亲卜、金瓯姓字香、名覆金瓯、相国金瓯、注金瓯、金瓯重、动金瓯。

【示例】

〔覆瓯〕 明·杨慎《七犯玲珑·叙庵弟惇》:“文已传青史,名何羡覆瓯。”

〔金瓯覆〕 明·杨慎《七犯玲珑·珥江刘大昌》:“尽教他踪迹玉关留,又何须名姓金瓯覆。”

〔金瓯将相〕 清·钱谦益《湖上送孟君归甘州》:“玉笋班行空点鬼,金瓯将相捻舆尸。”

〔金瓯亲卜〕 清·黄遵宪《感事》:“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金瓯姓字香〕元·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

〔名覆金瓯〕 宋·石孝友 《望海潮》:“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相国金瓯〕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相国金瓯机府重,将军铁甲战场宽。”

〔注金瓯〕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廖宏道》:“人间未得注金瓯,天上先教记玉楼。”


猜你喜欢

  • 桂海

    南海的别称。《文选.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从驾〉》:“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唐代李善注:“南海有桂,故云桂海。”宋代范成大《题湘山大施堂》诗:“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难寻桂海千峰梦,更了

  • 凤来仪

    《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旧题汉.孔安国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韶是舜时乐曲名。古代传说,用箫演奏舜乐多遍,就能引来凤凰。后用为咏祥瑞之典。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

  • 闻笛感

    同“闻笛泪”。清赵翼《阅邸报同年冯鲁岩总宪病殁诗以哭之》之二:“今日更增闻笛感,同时幕府几人存?”

  • 韩娥曼

    同“韩娥曲”。曼,曼声。明陈子龙《杂诗》之五:“谁说韩娥曼,能悲行路人。”

  • 暴鳃

    同“曝鳃”。《南史.何敬荣传》:“且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云霄之翼,岂顾笼樊之粮?”【词语暴鳃】   汉语大词典:暴鳃

  • 鹭鵷

    源见“鹭序鵷行”。比喻班列整肃有序的朝官。元陈孚《开平即事》诗之一:“金阙觚棱龙虎气,玉阶阊阖鹭鵷班。”

  •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让犯罪者站在圈内,以示惩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时,百兽望见都震惊害怕,等到把它关在陷阱和栅栏里,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了。这是人的威力使它逐渐被约束而驯顺了。所

  • 赤鳞狂舞

    同“瓠巴鼓瑟”。唐李商隐《碧城》诗之二:“紫凤放娇衔楚珮,赤鳞狂舞拨湘弦。”

  • 雕虫

    源见“雕虫篆刻”。比喻从事微不足道的小技艺。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三国演义》四三回

  • 乌有子虚

    借指并不存在的事物。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至于儿女钟情,客宾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参见:○子虚乌有见“子虚乌有”。【词语乌有子虚】  成语:乌有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