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传》:“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仇)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
源见“灵辄扶轮”。泛指穷困饥乏。宋范成大《致政孙从政挽词》:“回骸桑下饿,续命辙中枯。”
同“蜀严”。宋魏了翁《水调歌头.虞简州刚简生日》词:“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
懵( ㄇㄥˇ měng )懂:糊涂。 形容人一辈子聪明,但在某一时间某一事件的处理上却糊涂了。语出《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杜子春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儿女英雄传》二六回:“姐姐,怎么拿
同“羊昙泪”。清赵翼《公相阿文成公挽诗》之一:“老成殂谢何胜感,不但羊昙哭故知。”
有:同“又”。 意谓十五岁即立志学习。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宋.田锡《贻梁补阙周翰书》:“锡不逮古人远矣,自十有五志于学,逮今二十年。”
源见“三宿恋”。指僧人三宿桑下。清龚自珍《摸鱼儿.乙亥六月留别新安作》词:“空桑三宿犹生恋,何况三年吟绪!”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代指毛曾;玉树,代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用“蒹葭玉树”喻指才德或品貌差的人高攀他人。
参见:志坚送妇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文人潦倒未遇,被迫从事贱役。清 袁龙《端正好.寿业师爱庐兄五十》套曲:“也曾做度曲屯田,歌扇僧弥,卖酒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