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玉
同“唾壶击缺”。宋 苏茂一《琐窗寒.重游东湖》词:“已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
同“唾壶击缺”。宋 苏茂一《琐窗寒.重游东湖》词:“已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
同“濠上思”。宋林逋《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韵》:“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旧时伪托从天上降下来的书。《宋史.真宗本记》:“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词语天书】 汉语大词典:天书
同“吐哺握发”。南朝 宋何承天《宋鼓吹铙歌.思悲公》:“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见“握发吐哺”。《宋书·张畅传》:“孝伯曰:‘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远?’畅曰:‘握发吐餐,本施中国耳”。’
源见“百步穿杨”。形容射术高超。亦戏称中选为婿。唐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六艺从师得机要,百发穿杨含绝妙。白羽风驰碎锦毛,青娥怨处嫣然笑。”
繻(rú如又读xū需):古代出入重要关塞的凭证,在帛上写字,分成两半,出关时取以合符,检验后才得放行。终军在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他离开故乡(山东济南)前往长安。他步行过函谷关时,守关的官吏交给他一个
《汉书.汲黯传》:“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音zhuàng)也!’”“上曰:
同“秉烛夜游”。宋林正大《括临江仙.须信乾坤如逆旅》词:“夜游秉烛尽欢情。阳春烟景媚,乐事史来并。”
源见“揽辔澄清”。指为安定天下而操劳的豪情壮志。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昞仲赴江东幕》词:“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七八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源见“秉烛夜游”。谓珍惜良辰美景,共同欢游行乐。清王戬《秋日游白茅寺》诗:“及兹清夜游,无辞烛共秉。”
《太平御览》卷四一四“人事部”“孝下”引《汝南先贤传》:“薛苞字孟尝,西平人,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父娶后妻而憎苞,分之出宅。苞日夜泣,不能去,被殴杖。不得已,庐于外,旦入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