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

原指一个国家被瓜分,后泛指分散和不完整。公元前317年,秦以张仪为使者到达魏国,劝告魏襄王与秦连横。他说,魏国地方不过千里,兵卒不过三十万人,周围又无险可守,并与楚、韩、赵、齐等强国为邻。如果南连楚国而不与齐国结盟,则齐将攻其东;如果东联齐国而不与赵国结盟,则赵将攻其北;如果不与韩国和好,则韩将攻其西;如果不亲近楚国,又要被楚攻其南。如果这样,魏国将被瓜分肢解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为贵国考虑,不如西向事秦,与秦结盟,则楚、韩必不敢动,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出典】: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例句】:

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八十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并列 形容破碎而不完整,分散而不统一。语出《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耽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岂不是自亡其国!”△贬义。多用于描写事物有破裂方面。→土崩瓦解 分崩离析 四离五散 支离破碎 ↔金瓯无缺 天下一家。 也作“四分五落”、“四分五剖”、“四纷五落”。


【词语四分五裂】  成语:四分五裂汉语词典:四分五裂

猜你喜欢

  • 南音

    同“南风”。晋夏侯湛《虞舜赞》:“垂拱临民,咏彼南音。”【词语南音】   汉语大词典:南音

  •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十五:指阴历每月十五日。 月亮一过十五,光辉就减弱;好比人过中年,精力衰退,难谋进取。这是元代戏剧中的常用语。语出元.关汉卿《蝴蝶梦》楔子:“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

  • 梦黄粱

    同“黄粱梦”。宋张辑《一丝风.泊松江作》词:“人世事,纵轩裳,梦黄粱。”

  • 三宿桑阴

    同“三宿桑下”。清 王锡振《玉蝴蝶.将移永光寺街屋》词:“三宿桑阴,弹指十载京华。”

  • 榻穿

    同“木榻穿”。吕志伊《读史感赋》之四:“闻雷箸失刘玄德,避地榻穿管幼安。”

  • 载酒问字

    汉代著名学者扬雄(字子云)勤奋好学,埋头著述,研究古文字功力很深。大臣刘歆之子刘棻曾从他学习古文奇字。后因病家居,家境贫寒,很少有人登门拜访。扬雄嗜好饮酒,常有求学的人带着酒肴来请教学问。钜鹿人侯芭拜

  • 探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迷信谓能识前生旧物。元郑廷玉《楚昭公》三折:“母亲一命丧波澜,儿便投江也不难。地下相逢说前事,知他何日更探环。”【词语探环】   汉语大词典:探环

  • 驱九折

    同“驱车九折阪”。元曹文晦《行路难》诗:“王阳不能驱九折,郦生祸起三寸舌。”

  • 狭路相逢

    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谓窄路相遇,无法退让。后多指仇人相见,难以相容。《三国演义》二二回:“刘岱引

  • 九二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孔颖达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九二”本为《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