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

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偏正 因,顺着;利导,引导。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恰当地加以引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刘心武《钟鼓楼》:“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是应当抓住儿童们的这个特点,~,编出内容优美生动而又琅琅上口的歌谣。”△褒义。用于一般工作方法、领导艺术或教育工作方面。→顺水推舟 因风吹火 引船就岸 ↔逆水行舟。也作“因势利道”。


解释利导:引导。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孙膑早年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到魏国做官,他知道自己才能比不上孙膑,非常担心,就设计骗来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想办法逃到了齐国,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齐威王以及大臣田忌等人的尊敬和信任,担任了齐国的军师。

梁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将,带兵直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带兵离开韩国,准备半路堵截齐军,不料齐军已经越过魏境,直奔大梁。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勇猛强悍而轻视齐军,齐军以胆怯出名。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利用这样的形势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兵书上讲,出兵百里而去追逐利益的,前锋主将一定会受挫;急行军五十里而去争利的,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于是下令让齐军进入魏国后造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造五万人的锅灶,第三天造三万人的锅灶。庞涓行军三天,每天察看齐军的锅灶情况,非常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卒就已经逃亡过半了。”于是丢下步兵,带领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按庞涓的速度应该晚上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路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力。孙膑于是命人削掉路边一棵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在上面写道:“庞涓死于这树下。”然后命令一万名齐军神箭手沿路埋伏,并约定:“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晚上来到了大树下,看到树皮发白,上面有字,就让人取火来看。字还没有看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兵败无救,只好拔剑自杀,齐军于是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军,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


【词语因势利导】  成语:因势利导汉语词典: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 齐大非耦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齐釐公)欲以文姜(齐釐公女,后嫁鲁桓公)妻郑大子忽(郑庄公之子,一作大子忽,《史记.郑世家》作太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同偶,即匹、配的意思),齐大

  • 折足覆?

    同“折鼎覆?”。《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馀皆素食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之凶。”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而折足覆?者不乏也。”【词语折足覆?】  成语:

  • 齐奴步障

    源见“石崇斗奢”。指豪华富丽奢侈挥霍之物。清王士禛《曹正子邀同家兄》诗之四:“老颠剩欲相料理,乞取齐奴步障来。”

  • 函关柱史

    源见“紫气东来”。指老子。柱史,“柱下史”的省称,老子曾任周柱下史。清康乃心《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华岳仙人地,函关柱史家。”

  • 灭刺

    源见“祢衡怀刺”。指投靠无门。清黄景仁《六叠前韵和余少云作》:“廿载行藏羞灭刺,两家骨肉笑围灯。”【词语灭刺】   汉语大词典:灭刺

  • 鲤趋

    同“孔鲤趋庭”。明皇甫濂《悼子乘》诗:“怅恍鲤趋日,礼训犹用情。”【词语鲤趋】   汉语大词典:鲤趋

  • 巧画无盐

    源见“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谓以丑比美,不伦不类。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 汉浦遗玦

    同“汉皋解佩”。玦,美玉。宋周密《霓裳中序第一》词:“红兰谁采赠别,洛妃分绡,汉浦遗玦。”

  • 挥戈再昼

    源见“挥戈回日”。表示珍惜时间。唐李邕《日赋》:“愿挥戈兮再昼,俟倾藿兮长安。”

  • 冰洁玉清

    同“冰清玉洁”。《初学记》卷十七引《吴先贤传.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见“冰清玉洁”。陆抗《吴先贤传赞·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赞》:“志励秋霜,~。”【词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