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坐穿木榻

坐穿木榻

源见“管宁榻”。形容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生活。亦形容勤学不辍。清归庄《赠徐昭法》诗:“鬻尽良田三斗酒,坐穿木榻五车书。”


【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 管宁“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皆穿。”一本作“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亦引,文大略同。

【今译】汉末隐士管宁常坐在一木榻上 (古人坐法,双膝跪平,臀部放在脚后跟上),有五十余年,从未伸开两腿随便坐过。由于时间太久,木榻上正当膝处都磨穿了。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心意恬静,淡然隐居。

【典形】管宁床、管宁藜床、藜床穿、木榻跪穿、穴藜床、幼安床、坐穿木榻、木榻膝俱穿、藜床坐欲穿。

【示例】

〔管宁床〕 清·叶燮 《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管宁藜床〕 北周 · 庾信 《小园赋》:“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 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藜床穿〕 唐· 王维 《与魏居士书》:“柴门闭于积雪,藜床穿而未起。”

〔木榻跪穿〕清·吴启元《广宁望医巫闾山雪》:“木榻跪穿心久定,黄金锄去眼谁看。”

〔穴藜床〕 宋·苏轼《游灵隐高峰塔》:“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

〔幼安床〕清·程先贞 《和陶移居为陈幼仲作》:“坐我幼安床,割与华歆席。”

〔坐穿木榻〕 清 · 归庄 《赠徐昭法》:“鬻尽良田三斗酒,坐穿木榻五车书。”


猜你喜欢

  • 刺史帷

    源见“褰帷”。泛指州刺史出巡的车帷。清袁枚《次日雪》诗:“湿来谁进先生履,望处难褰刺史帷。”

  • 江斐

    见“江妃”条。

  • 忧心惙惙

    惙( ㄔㄨㄛˋ chuò )惙:忧郁貌。 形容满腹忧思。语出《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唐.杜甫《祭外祖祖母文》:“聿以生居贵戚,衅结狂竖,雌伏单栖,雄鸣折羽。忧心惙惙,独行踽踽。

  • 杞忧天

    同“杞人忧天”。傅熊湘《病中得大觉书劝勿阅报为诗答之》:“儿戏任从狼入室,陆沉忍说杞忧天。”

  • 不薄今人爱古人

    表示在文学艺术上对古今不分厚薄,持兼收并蓄的态度。语出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不薄今人爱古人,马蹄空踏几年尘。”鲁迅《论辩的灵魂》:“

  • 御魑魅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四凶,古代不服从舜控制的四个部族首领,即浑敦、穷奇、梼杌和饕餮。魑魅,原指山神鬼怪,此指边远地方为民害的

  • 悬磬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齐孝公,齐桓公之子,名昭)曰:‘室如悬罄(罄同磐。《国语.鲁语上》即作“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恃,本是母的代称,这里指依靠,倚仗的意思)。”春秋时(公元前六三四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身躯、四肢、毛发、皮肤这些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东西,不敢随便毁伤。 古人认为这是子女所应遵循的孝道。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邢昺疏:“身谓躬也,体谓肢也

  • 蟋蟀相公

    南明奸相马士英的绰号。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马士英为人极似贾秋壑,其声色货利,无一不同,羽书仓皇,犹以斗蟋蟀为戏,一时目为蟋蟀相公。”贾秋壑:即贾似道,南宋末年的奸臣,专权误国,荒淫无道。【词语蟋

  • 卓长官

    《后汉书.卓茂传》:卓茂为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