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壶中天地

壶中天地

南朝.范晔《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后与老翁“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此传说史籍多有记载,但其说不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说此仙翁为“王壶公”,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则说为“壶公谢元”,而宋张君房校编的道书《云笈七签》卷二八引《云台治中录》又说:“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费长房在酒壶中能变化出日月天地。后因以“壶中天地”、“壶天”等称仙境或美景。

唐.元稹《幽栖》诗:“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


见“壶中日月”。元·刘秉忠《永遇乐》:“~,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买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唯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长房乃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公受而不辞,如此积久,长房尤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谓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长房如其言即往。公语房曰:‘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公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昔处天曹,以公事不勤见责,因谪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后汉书·方术列传》亦载,文略。又《云芨七签》卷二十八:“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今译】 仙人壶公,不知其姓名。后汉时费长房为市上小吏,见壶公每日卖药,有奇效。常将一空葫芦挂在屋边,每天日落后,壶公便跳入葫芦中,别人都看不见,只有费长房从楼上看见,知道他不是凡人。费长房从此天天为壶公扫地,供给他饮食,壶公受而不辞,长房坚持不懈,日日侍奉,也不敢有所请求。壶公见长房诚信,便对他说:“等天晚无人时再来。”长房按时而来,壶公说:“见我跳入葫芦时,你也学着跟我跳,也可以进入。”长房果然随之跳入葫芦。进去后却不再是葫芦,只见一片仙宫世界,楼阁重叠,壶公的侍者就有几十人。壶公对长房说:“我本是仙人,因在天廷办事不力被谪下人间。你可以传授,所以看得见我进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仙家神通变化; 或用以形容仙境、山水胜境等。

【典形】 观世玉壶、壶公、壶公壶、壶公术、壶里乾坤、壶内藏今古、壶天、壶天日月、壶中别有家、壶中境、壶中日月、壶中天地、入药壶、入玉壶、天地入壶中、天地一壶、一壶藏、隐玉壶、壶中造化、跳向一壶中、壶中仙家日、仙人碧玉壶、卖药壶公、日向壶中、壶公地、一壶悬、壶中天、酒罢壶中去。

【示例】

〔观世玉壶〕 唐·陈子昂《感遇》之五:“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壶公〕 北周·庾信《小园赋》:“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壶公术〕 唐·钱起《药堂秋暮》:“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壶里乾坤〕 明·杨慎《折桂令·道情》:“壶里乾坤,物外云林,平地烟霞,山水清音。”

〔壶内藏今古〕 宋·张炎《青玉案·闲居》:“尘留不住,云留却住,壶内藏今古。”

〔壶天〕 宋·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婆其问》:“百榼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

〔壶中别有家〕 唐·戴叔伦《赠韩道士》:“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壶中境〕 宋·范成大《浙东参政寄示蓬莱阁诗轴》:“尘埃不隔壶中境,功业犹关物外身。”

〔壶中日月〕 清·张照《蓬莱》:“天上星辰欢会少,壶中日月别离多。”

〔壶中天地〕 唐·元稹《幽栖》:“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入药壶〕清·程先贞《题梁孝廉斋壁》:“客去陪莲社,人归入药壶。”

〔入玉壶〕唐·李白 《拟古》之八:“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天地一壶〕 唐·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笙歌五六里,天地一壶中。”

〔一壶藏〕 唐·李商隐《玄微先生》:“仙翁无定数,时入一壶藏。”

〔隐玉壶〕 唐·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君看昔日汝南市,白头仙人隐玉壶。”


【词语壶中天地】  成语:壶中天地汉语词典:壶中天地

猜你喜欢

  • 染指羹鼎

    见“染指于鼎”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篇》:“故嗣是而兴者,如郭景纯、阮嗣宗……皆不屑染指建安之羹鼎,视子建蔑如矣。”

  • 纆牵长

    《战国策.韩策三》: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以?’(造父之弟子)曰:‘子纆牵长。故纆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今臣虽不肖,于秦

  • 少微陨光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谢敷隐居会稽山。初,月犯少微星,一名处士星,时戴逵名重于敷,时人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士人嘲吴人云:‘吴中高士,求死不得。’”少微星,又名处士星。月犯少微,古人认为当死有

  • 获兔者犬,指踪者人

    获取野兔的是猎狗,而指示野兔踪迹的是猎人。 意谓后者的贡献大于前者。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宋.田锡《论举武勇才器奏》:“若求骑射之艺,勇

  • 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

    介之推:又称介推。春秋时晋国人,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颇著勋劳。禄:禄位,赏赐。 介之推不谈论禄位的事,而颁赐禄位也没有考虑到他。 后用以比喻不求人知者,也终于被人遗忘。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拥树

    《史记.夏侯婴传》:“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罷(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拥树乃驰。”裴骃集解引苏林注:“南方人谓抱小儿为雍

  • 仲颖残忍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东汉.董卓字仲颖,他生性残忍,报复心极强,为官施政,常以严刑慑服众庶。唐.卢照邻《咏史四

  • 汤祷桑林

    《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汤逢大旱以身祈雨,后因以“汤祷桑林”谓仁德爱民。汉荀悦《申鉴.杂言上》:“汤祷桑林

  • 乞鹅炙

    《晋书.刘毅传》、《南史.庾悦传》载:晋刘毅家在京口,初酷贫,尝与朋友向江州刺史庾悦借东堂共射,悦不许。众皆避去,唯毅留射如故。时庾悦食鹅,毅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又不答,毅常衔之

  • 之罘朱雁

    之罘(fú福):即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汉武帝在游历东海登之罘山的行程中,捕获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雁,视之为祥瑞之物,当时写了一首《朱雁之歌》。后以此典咏帝王出巡或颂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