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喜过望

大喜过望

指英布初见刘邦,刘邦怠慢不恭,他心里很不高兴;及到住所,招待他用之帷帐、饮食和侍从官员与汉王刘邦的规格一样,才大喜,觉得这超过他原来之想望。后以此典比喻事情的结果比原来的希望还好而非常高兴。英布(?——前195年),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曾犯法受过黥(qíng情)刑(脸上刺字涂墨),所以又名称黥布。秦朝末年,他率领骊(lí丽)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服劳动苦役之刑徒起义,初属项羽,作战勇敢,常为前锋,封九江王。楚、汉战争中,经随何游说,英布投归汉刘邦,封淮南王。英布来见汉王刘邦,刘邦正踞坐在床上洗脚,叫英布进去见他。英布大发怒火,后悔来投汉王,想要自杀。退出来便到住所里,看到用的、吃的、随从官员等跟汉王刘邦住地之规格一样,英布又大为高兴,觉得这超过他原来之想望。英布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gāi该)下(今安徽灵璧南)。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被刘邦处死,因自危而举兵反,战败逃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出典】:

史记》卷91《黥布列传》2602页:“淮南王至,上方踞(jù据,坐,两脚向前)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例句】:

明·袁宏道《拙效传》:“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16卷:“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生观车后一幼女,妙丽如神仙,大喜过望。”


主谓 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特别高兴。蔡敦祺《林则徐》上:“林则徐对兵法本就曾下过番功夫,如今杨遇春肯将阵法授他,正是~。”△用于描写极其高兴。→如愿以偿 喜从天降 喜出望外 尽如人意 ↔大失所望 事与愿违 痛不可忍。也作“过望之喜”。


【词语大喜过望】  成语:大喜过望汉语词典:大喜过望

猜你喜欢

  • 周王驾

    《左传.昭公十二年》:“(子革)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据说周穆王欲遍行天下,以将其车辙马迹留于后人。后

  • 桃蹊李径

    同“桃李蹊”。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 春华秋实

    春华:春天的花。秋实:秋天的果实。旧时以春华比喻文采,秋实比喻德操。合起来比喻学问与德业的关系密不可分。邢颙(?一223年),字子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鄚州镇)人。曹操任之为冀州从事,因为德行出众,

  • 千载一遇

    形容难逢的机会极为可贵。东汉班固等撰《东观汉记.耿況传》:“太史官曰:‘耿況、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际会:遇合,指交了时运。藩辅:指接近皇帝的大官。偏正 千百年

  • 代圣贤立言

    立言:指著书立说。 科举时代,考试规定用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故称“代圣贤立言。”语出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

  • 黄垆别

    源见“黄公酒垆”。指朋友去世。清袁枚《挽范莪亭孝廉》诗:“何图白首逢,遽作黄垆别。”

  • 徐妃半面妆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 郯人也……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后因以“徐妃半面妆”借指不完整的事物。唐李商隐《

  • 处堂燕鹊

    同“处堂燕雀”。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矣。”偏正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语本《艺文类聚》卷92引《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

  • 卜洛

    源见“卜食”。周公卜择洛邑得吉兆而建为东都,后因称经营新都为“卜洛”。南朝 梁谢瞻《张子房》诗:“卜洛易隆替,兴乱罔不亡。”【词语卜洛】   汉语大词典:卜洛

  • 摧枯拉腐

    见“摧枯拉朽”。《三合会讨满清檄文》:“~,破釜沉舟。”【词语摧枯拉腐】  成语:摧枯拉腐汉语大词典:摧枯拉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