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寄当归

寄当归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与母谐音),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叙其事较圆满合理,其文曰:“魏明帝太和中,姜维归蜀,失其母。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同返),并送当归以譬之。维报书曰:‘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

又《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远志”与“当归”均为中草药名。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远志”说明志在报国,不以区区母子之情“当归”为念。姜维、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

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仕治远志(见‘远志与小草’),伯约(姜维字)当归。”


【典源】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曹公 (操) 闻其名,遗 (wei)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又《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注引孙盛《杂记》 曰:“初,姜维诣 (诸葛) 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今译】 太史慈骁勇善战,为孙权帐下的大将。曹操闻其威名,寄信给他。当打开封信的小箱,里面只有药草当归。意为“应当归来”。又姜维投奔诸葛亮,与母亲失散,后得母一信,让他寻求药草当归,表示盼儿返回。姜维说:“只要有远志 (一种药草),不一定要当归。”意为胸怀远大志向,不必归返。

【释义】后以此典指企盼回归故里。

【典形】 寄当归、问当归、在日寄当归。

【示例】

〔寄当归〕 宋·陆游《和范待制月夜有感》:“坐客笑谈嘲远志,故人书札寄当归。”

〔问当归〕 清·丘逢甲 《东山感秋词》:“回首大宛山上月,更无缄札问当归。”

〔在日寄当归〕 清·黄遵宪《将至梧州志痛》:“殷勤看行箧,在日寄当归。”


【词语寄当归】   汉语词典:寄当归

猜你喜欢

  • 伯玉非

    源见“蘧瑗知非”。指自己过去所做与现今情况不适合者。明陈基《二十九日至淮安城南十五里述怀》诗:“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 会同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诗.小雅.车攻》:“会同有绎。”毛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论语.先进》:“

  • 青毡旧

    同“青毡故物”。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箕裘谩叹青毡旧,勋业空惊白发新。”

  • 晏御扬扬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二十五》:“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

  • 呱呱而泣

    呱呱:小孩的哭声。泣:低声哭。 形容婴儿啼哭。语出《书.益稷》:“启呱呱而泣。”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有子三人,西华、南容、东里等,或龀或岐,呱呱而泣。”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锦字

    同“锦字书”。宋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词语锦字】   汉语大词典:锦字

  • 缄口不言

    同“缄口”。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见“缄舌闭口”。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 才当曹斗

    源见“八斗才”。谓高才,才学出众。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 倾城国

    同“倾城倾国”。唐刘方平《乌栖曲》之一:“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 濩落浮江湖

    源见“魏王瓠”。谓材不得其用。宋程俱《戏呈虞君明察院謩》诗之二:“请观五石大瓠种,正以濩落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