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屠门大嚼

屠门大嚼

汉.桓谭《新论.琴道》:“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宰杀牲畜卖肉的店铺)而大嚼。”(《初学记》卷二六引与此文字稍异)

长安是汉朝的京城,古时那里是一个繁华的世界,说西望长安而笑,是指仰慕帝都而不可即。“屠门大嚼”指称欣羡得很厉害,又不能真正得到,只有凭想像而聊以自慰。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见《曹子建集》卷九)李木庵《延安新竹枝词》十四:“小米菜根味亦甘,屠门大嚼想来馋。”(见《十老诗选》)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


偏正 屠门,肉铺。嚼,咀嚼。对着肉铺大咀嚼。比喻羡慕某物而得不到,靠想象聊以自慰。语本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清·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钟伯敬茶讯诗卷》:“还君此卷成一笑,何异~,眼饱胸中饥。”△多用于心理描写。→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典源】 《初学记》卷二十六引汉·桓谭《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人知肉味美,即对屠门而嚼。”《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今译】 汉时关东俗语说:“听人讲长安好,出门就向西而笑。知道肉味美,便面对肉铺的门咀嚼起来。”三国曹植在给吴质 (字季重) 的信中也说:“路过肉铺门前,嘴里就咀嚼,虽未吃到肉,却也痛快一时。”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心中企慕而不能得到,姑且用想象聊以自慰。

【典形】 大嚼屠门、过屠门嚼、嚼肉过屠门、屠门大嚼、屠门嚼、屠门快、大嚼宁须肉。

【示例】

〔大嚼屠门〕 唐·罗隐《黄鹤驿偶题》:“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过屠门嚼〕 宋 · 黄庭坚 《读方言》:“设心更自笑,欲过屠门嚼。”

〔嚼肉过屠门〕 明·徐渭《寄郦绩溪仲玉》:“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屠门大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屠门夸大嚼,鼠壤鄙余蔬。”

〔屠门嚼〕 宋·陈师道《和张次道再游翠岩》:“自怜久快屠门嚼,欲往安能久茹芝。”


【词语屠门大嚼】  成语:屠门大嚼汉语词典:屠门大嚼

猜你喜欢

  • 坐春风

    同“如坐春风”。清袁枚《闻香林尚书往浙巡勘海塘》诗之二:“仰看卿月光虽远,曾坐春风梦未忘。”【词语坐春风】   汉语大词典:坐春风

  • 蚊力负山

    同“蚊虻负山”。清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启》:“今何幸大慰所怀,不揣蚊力负山,遂以一人独肩斯任。”主谓 以蚊子的力量来背山。比喻力虽小却担负重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

  • 九首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夏侯。”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清陈梦雷《抒哀赋

  • 饥来画饼

    源见“画饼充饥”。谓以假想聊以自慰。清李渔《奈何天.妒遣》:“我笑你假人情也不放些儿空,却便是饥来画饼也能充。”

  • 不得其门而入

    不知门在哪儿,无法进去。 常用以比喻学习或工作找不到入门途径。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又虑女来不得其门而入,潜出斋庭,悉脱扃键。未几,女

  • 回禄

    源见“祝融”。又《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指传说中的火神。后用以指火灾。《官场现形记》三七回:“刘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

  • 犯上作乱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后以“犯上作乱”指冒犯或违抗尊长、君上的悖逆或叛乱行为。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那黄得功一介武夫,还知报效;俺们倒肯犯上作乱不成?”连动 反抗长

  • 福不盈眥

    福分不长久。汉代班固《答宾戏》:“福不盈眥( ㄗˋ zì ),祸盈于世。”眥:同“眦”,眼眶。不满眼眶,喻不能长久。【词语福不盈眥】   汉语大词典:福不盈眥

  • 棘闱

    见“棘院”条。【词语棘闱】   汉语大词典:棘闱

  • 一点灵犀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灵犀,旧说犀牛为灵兽,角中有白纹,犀牛角中心的髓质象一条白线上下相通,称为通天犀,被古人视为灵异之物,有种种奇特性能,故称‘灵犀’)一点通。”原来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