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师文琴

师文琴

列子.汤问篇》:“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郑国乐师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古之琴师)游。柱指钧(调)弦,三年不成章(章曲)。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舍,放下)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为钻研妙理,一时弹奏便不注意弦声,故不成章曲。然而一旦悟出妙理,得之于心,则必能应之于手,方能尽声弦之妙)。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于是当春而叩商弦(商声是西方之声,金音,属秋),以召南吕(八月律),凉风忽至,草木成实(此指当春而奏商音,立生金秋之感,这正说明师文琴高超的艺术效果与巨大的魅力。下同。)。及秋而叩角弦(角,东方木音,属春)以激夹钟(二月律),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羽,北方水音,属冬)以召黄钟(十一月律),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冱,音hù,凝冻闭塞)。及冬而叩徵弦(徵,南方火音,属夏)以激蕤宾(五月律),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古指祥和之风为景风),庆云浮,甘露降,澧(通醴,醴泉,甘美的泉水)泉涌。”

师文鼓琴,不仅注意掌握弹奏的指法章法节奏韵律等发声的具体技巧;更注重在如何以琴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情趣上下功夫,以发挥其艺术的感染力。师文鼓琴,使人感觉能改变四时,后常用为琴艺高妙,能产生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典故。

文选》卷十八成公绥《啸赋》:“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此正是化用“师文琴”弹琴发声竟至“变异四时”的故实。


猜你喜欢

  • 甘旨

    《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后因以“甘旨”为养亲的食物。南朝 梁任昉《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饥寒无甘旨之资,限役废晨昏之半

  • 伯琴

    源见“伯牙鼓琴”。泛指能奏出妙曲的琴。唐寒山《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词语伯琴】   汉语大词典:伯琴

  • 云愁雨怨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间离别怨情。宋孙光宪《河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衿。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见“云愁雨恨”。宋·孙光宪《河满子》:“惆怅~,断魂何处相寻。”【词语云愁雨怨】

  • 登塔

    同“雁塔题名”。清孙枝蔚《五兄大宗举于乡》诗:“哲兄登塔日,贤妇下机时。”

  • 黄鹤

    源见“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回:“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跑到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去处定个亲,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为之奈何!”【词语黄鹤】   汉语大词典:黄

  • 观濠

    源见“濠上观鱼”。借指纵情山水,逍遥游乐。唐王起《羡鱼赋》:“窥绿藻,瞰红莲。弹铗之歌愈切,观濠之意弥坚。”【词语观濠】   汉语大词典:观濠

  • 衽席不修

    源见“衽席㈠”。谓生活作风不加检点。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隐、李峭,皆王铎门生,时议皆以衽席不修,屡黜辱。”【词语衽席不修】  成语:衽席不修汉语大词典:衽席不修

  • 上林雁

    同“上林鸿雁”。南朝 梁何逊《学古》诗之三:“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词语上林雁】   汉语大词典:上林雁

  • 鹿丘之叹

    《逸周书.度邑》曰:“维王克殷,乃永叹曰:‘呜呼不淑(善也),充天之对。’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转引自《文选》卷四六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鹿丘,即殷都城朝歌的鹿台与糟丘,是纣王当年享乐之地

  • 蜩螗羹沸

    见“蜩螗沸羹”。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而彼一无所闻焉。”【词语蜩螗羹沸】  成语:蜩螗羹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