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游都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东汉张衡字平子,为著名辞赋家、天文学家。他曾在京都游历,因抱负无法伸展,又不愿随波逐流,后归隐田园。
唐.皇甫冉《寄刘八山中》诗:“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东汉张衡字平子,为著名辞赋家、天文学家。他曾在京都游历,因抱负无法伸展,又不愿随波逐流,后归隐田园。
唐.皇甫冉《寄刘八山中》诗:“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书.禹贡》:“厥贡盐?,海物惟错。”孔传:“错杂非一种。”后以“海错”称各种海味。南朝 梁沈约《究竟悲慈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事同如腐鼠。”【词语海错】 汉语大词典:海错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
同“玄女授符”。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坐中吾侪趣已异,又喜玄女传兵符。”
同“参天两地”。宋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幽赞参两,功则宏矣。”【词语参两】 汉语大词典
源见“宜僚弄丸”、“郢匠挥斤”。借指具有神妙技艺之人。明 孙仁孺《东郭记.齐东野人之语》:“与君一话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斫郢。”
源见“丰城剑气”。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喻未展用的人才。唐黄滔《卢员外》:“且杰如韩信,未归汉祖以谁知;美若西施,不入吴宫而孰验?所以蛰剑而凌虚吐耀,焦桐而骇耳飞声。”【词语蛰剑】 汉语大词典:蛰剑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聚族而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乾隆己卯北榜,任邱 边氏同宗获隽者六人……按:边氏聚族河间,已数百载。阮宗南北,裴眷东西,其行辈几不可复辨。”【词语阮宗】 汉语大词典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毁先代典籍。汉蔡邕《宗庙迭毁议》:“左中郎将臣邕议,以为汉承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南朝 梁沈约《修定乐书疏》:“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词语灭学】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本谓按季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学习咏诵。南朝 梁陆倕《为豫章王庆太子出宫表》:“冬书秋记,夙表睿资;春诵夏弦
同“孟母择邻”。唐李峤《宅》诗:“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