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指项羽学不成书、学不成剑,只略学一点兵法。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成就,遂弃而去学习剑术,又不成,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文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剑术对抗一个人,也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当他略知一点内容后,又不肯进一步深入学完。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此典又作“万人敌”、“一夫之敌”、“敌万人”、“学剑学书”。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页:“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例句】: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羽年轻时,读书读不好,学剑又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不过记些古人姓名。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足以学,要学与万人对敌的。”于是项梁便教给他兵法,项羽大喜,明白些大意,又不愿意钻研下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

【典形】 敌万人、记名非项籍、弃书捐剑、万人敌、学剑学书、一夫之敌、学剑自哂、姓名粗记、识字欺项籍、一人敌。

【示例】

〔敌万人〕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记名非项籍〕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弃书捐剑〕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袴儒冠皆误身。”

〔万人敌〕 唐·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学剑学书〕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一夫之敌〕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词语弃书捐剑】  成语:弃书捐剑汉语词典:弃书捐剑

猜你喜欢

  • 漫写羊裙

    源见“书裙”。指友朋倜傥,雅相爱慕。宋姜夔《凄凉犯》词:“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着。”

  • 顾刀环

    源见“大刀头”。谓渴望归还。唐高適《入昌松东界山行》诗:“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 懒残芋

    同“懒残煨半芋”。宋陈与义《留别天宁永庆乾明金銮四老》诗:“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 青蚨归来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南方有虫,名??,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

  • 梦华

    源见“华胥梦”。喻指美妙之境。元张翥《清明游包家山》诗之一:“辇路迷游躅,宫词入梦华。”清余怀《〈板桥杂记〉序》:“南部烟花,宛然在目,见者靡不艳之。然未及百年,美人黄土矣。回首梦华,可胜慨哉!”【词

  • 仙舟

    源见“李郭同舟”。美称船。唐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词语仙舟】   汉语大词典:仙舟

  • 人山人海

    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一回:“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叫做白秀英。……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

  • 持螯呼酒

    同“持螯把酒”。清 陈曾寿《九日同病老疆老愔仲强志至焦山登高》诗:“松寥阁开置床席,持螯呼酒江动帘。”

  • 猗顿富

    源见“陶白之资”。指巨富。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 糟丘肉林

    同“酒池肉林”。明刘基《前有尊酒行》:“糟丘肉林相枕籍,瑶台倏忽成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