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弄玉吹箫

弄玉吹箫

同“弄玉乘鸾”。宋吴泳《清平乐.寿吴毅夫》词:“峨冠蝉尾翛翛,整衣鹤骨彯彯。闻道彩云深处,新添弄玉吹箫。”此借指吴毅夫的新宠。


【典源】 汉·刘向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杜光庭 《仙传拾遗》:“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萧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玮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今译】 萧史为秦穆公时人,已修成道术,状貌如二十多岁的人。他擅长吹箫,能引来孔雀、白鹤,吹奏出鸾凤的鸣声。秦穆公有女儿名弄玉,也喜爱吹箫,于是穆公将弄玉嫁给萧史,萧史每天教给弄玉吹奏鸾凤之音。过了些年,弄玉已经能吹出凤声,凤凰飞来落在他们的屋上。穆公为他们造了凤台,夫妇住在上面,不饮不食,几年不下台。有一天,弄玉乘凤,萧史骑龙,夫妇升天而去。

【释义】 后以“弄玉”等指仙子、公主、美女; 以“萧史”等指情郎、佳婿;以“凤箫”等形容箫或吹箫; 以“凤台、凤楼”等指仙子或女子居住的楼阁。

【典形】 骖鸾、乘凤仙人、乘龙骑凤、乘鸾、吹箫弄玉、帝子乘鸾、凤吹、凤管、凤凰台、凤楼、凤侣、凤女、凤曲、凤去台空、凤笙、凤史、凤台、凤箫、凤婿、跨凤吹箫、鸣凤侣、弄玉、弄玉吹箫、秦娥、秦凤、秦姬、秦楼、秦楼凤、秦鸾、秦女鸾、秦台、秦台娇客、秦箫、秦箫下凤、仙凤、仙史、萧史、萧史凤、箫奏秦台、学凤鸣、嬴女、嬴女吹箫、嬴台女、秦楼萧史、台空凤不来、嬴女乘鸾、楼中威凤、萧郎赤凤、乘鸾秦女、秦楼夜约、秦台凤去、肠断秦台、吹箫仙子、台上吹箫、仙鸾彩凤、控双鸾、乘鸾姿、逐凤凰、秦楼客、秦家楼、秦弄玉、秦台箫、秦王女、秦女箫、吹箫侣、吹箫女、吹凤箫、秦娥弄碧箫、弄玉箫、凤凰箫、骑鸾女、骑丹凤、乘鸾女。

【示例】

〔骖鸾〕 宋·范成大《卜算子》:“不惜骖鸾弄玉箫,露湿衣裳冷。”

〔乘凤仙人〕 唐·罗隐《升平公主旧第》:“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

〔乘龙骑凤〕 清·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之四:“见说秦楼夫妇好,乘龙骑凤也参差。”

〔乘鸾〕 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吹箫弄玉〕 明·杨慎《八声甘州》:“吹箫弄玉翩翩下,解佩飞琼袅袅迎。”

〔帝子乘鸾〕元·黄溍《开元宫》:“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凤吹〕 宋·柳永《西平乐》:“秦楼凤吹,楚台云约,空怅望在何处?”

〔凤管〕 唐·李峤《神龙历序》:“箫吹凤管,朝升乌鹊之楼; 渐阅龙章,暮下麒麟之阁。”

〔凤楼〕 南朝陈·江总《萧史曲》:“来时兔月照,去后凤楼空。”

〔凤侣〕 明·汤显祖《紫箫记》:“若提起洞箫也,凤侣曾经素手招。”

〔凤女〕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夕宿鸡神之野,朝登凤女之台。”

〔凤曲〕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凤去台空〕 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凤笙〕 唐·韩愈《谁氏子》:“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凤史〕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台〕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之四:“凤台迎弄玉,河阳送婕妤。”

〔凤箫〕 宋·张元干《瑞鹤仙·寿》:“长生大药,彩鸾韵,凤箫鹤。”

〔凤婿〕 明·汤显祖《牡丹亭》:“平白地凤婿过门,好似半青天鹊影成桥。”

〔跨凤吹箫〕 元·石子章 《八声甘州》:“跨凤吹箫三岛客,抱琴携剑五陵游。”

〔鸣凤侣〕 宋·朱淑真《次韵见赠呈简吴夫人》:“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

〔弄玉吹箫〕 唐·顾况《义川公主挽词》:“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秦娥〕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凤〕 宋·杨亿《无题》之一:“湘兰自古传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

〔秦姬〕 明·唐寅《观鳌山》:“顾身已自登缑岭,何必秦姬奏洞箫?”

〔秦楼〕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秦楼凤〕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秦鸾〕 宋·陈允平《恋绣衾》:“秦鸾旧曲无心理,忆年时相傍采桑。”

〔秦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鹤辞吴市,凤去秦台,神光离合,灯影徘徊。”

〔秦台娇客〕 清·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秦台娇客,乘凤吹箫。”

〔秦箫〕 唐·李商隐《银河吹笙》:“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秦箫下凤〕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江宁吹岭,虽山出筠。秦箫下凤,此岫为真。”

〔仙凤〕 唐·张鷟《公主出降礼钱判》:“仙凤楼台,映浮云而写盖。”

〔仙史〕 宋·刘筠《夜宴》:“彩凤随仙史,斑骓待陆郎。”

〔萧史〕 南朝陈·江总《新宠美人》之二:“来时向月别嫦娥,别时清吹悲萧史。”

〔萧史凤〕 南朝陈· 张正见 《怨诗》:“还疑萧史凤,不及季伦家。”

〔箫奏秦台〕 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学凤鸣〕 元·李孝光《八月十六日送张仲举》:“谪仙被酒骑鲸去,游女吹箫学凤鸣。”

〔赢女吹箫〕 清·程先贞 《纪梦》:“赢女吹箫双阙回,湘灵鼓瑟数峰寒。”

〔嬴台女〕 唐·陈子昂《修竹篇》:“结交赢台女,吟弄升天行。”


【词语弄玉吹箫】  成语:弄玉吹箫汉语词典:弄玉吹箫

猜你喜欢

  • 星槎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往来于天河的木筏。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亦泛指舟船。明唐顺之《送高行人使琉球》诗:“天王玉册颁三殿,汉使星槎下百蛮。”【词语星槎】   汉语大词

  • 椒聊

    《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毛传:“椒聊,椒也。”朱熹集传:“聊,语助也。”因椒子实蕃衍,故亦用以喻子孙众多。《周书.李贤传论》:“位高望重,光国荣家,跗萼连晖,椒聊繁衍,冠冕之盛,当

  • 仙李蟠根

    《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仙李蟠根”谓李姓宗族昌盛。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

  • 孟公

    源见“陈惊座”。原指陈遵。借指名士。宋刘辰翁《水调歌头.陈平章即席赋》词:“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坐,通“座”。

  •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恨。已甚:即太过分。已,太。 对不仁的人,逼迫得太厉害,是会出乱子的。 表示处理人们之间的矛盾要适当,不宜使之激化。语出《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郑玄注:“不仁之人,当以风

  • 吸露

    《楚辞.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王逸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后因以“吸露”喻高洁。唐刘知幾《思慎赋》:“气嘘霜而吸露,力转日而回天。”【词语吸露】   汉语大词典:吸露

  • 旗亭

    508 ① 市楼。《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注:“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洛阳伽蓝记.城东龙华寺》。“里有土台,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

  • 空穴来风

    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句:即“勾”,曲也。来巢:是说枳树多曲枝,因而鸟来作巢。空穴:指门户的空隙。“空穴来风”原指门户孔空,风善从入。后比喻

  •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想背走他,钟大背不动。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谁知一锤下去,响声大作。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出典】:《

  • 私淑

    把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当作楷模,或以其人为师,从他的著作中学习他的道德修养、知识学问的都叫“私淑”。《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