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悦诚服

心悦诚服

泛指使人从内心里高兴和佩服。孟子说,靠自己实力并假托仁义之名讨伐别人,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的人一定要有个实力雄厚的大国作基础。靠自己的高尚道德推行仁政的人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服。实行王道不一定要国家大,力量强,商汤最初的地盘不过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别人并不是从心里佩服,只是力量不足的缘故。依靠德行使人归服,别人是心服口服,就象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拜服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例句】:

宋·陈亮《龙川集》19《与王丞相淮书》:“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主谓 悦,愉快。服,信服。诚心实意地信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黎静《彭大将军》:“不要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事前要打招呼,事后有结论,这样才能叫人~,达到团结的目的。”△褒义。常用于说明发自内心的佩服。→心服口服 首肯心折 五体投地↔反唇相讥


解释真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认为,依仗实力同时又假借仁义之名而号召征伐,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国家的强大为基础。殷商的创立者商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实行仁政,而使人心归服;周王朝的创始人周文王也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土地推行仁政,收服人心。依仗武力迫使人服从,人家不一定真心服从,因为再强大的武力也有不够的时候;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人家才会内心喜悦、真心归服,就像孔子七十多位弟子真心归服孔子一样。《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在歌颂周文王的丰功伟绩时赞叹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的百姓不想着来归服?”说的就是以仁德征服天下。

近义心服口服

例句

我们都心悦诚服地推选周昕担任班长。


【词语心悦诚服】  成语:心悦诚服汉语词典: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 宓子风流

    同“宓子弹琴”。明李东阳《泊武城姚尹显求诗率尔有赠》诗:“刘蕡慷慨陈言日,宓子风流作县年。”

  • 青云梯

    源见“青云自致”。喻高位或谋取高位的途径。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四:“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竹坡诗话》引宋 孔毅父《寄孙元忠》诗:“君有长才不贫贱,莫令斩断青云梯。”【词语青云梯】   汉语

  • 夏五郭公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后无“月”字。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又《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杜预注:“无传,盖经阙

  • 鹤怨周颙

    源见“北山移文”。讥弃隐出仕之人。唐罗隐《寄右省王谏议》诗:“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 二顷良田

    同“二顷田”。宋苏轼《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词:“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

  • 慢陶潜

    《宋书.隐逸传.陶潜传》:“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晋文士陶潜因不愿束带见上司,厌烦送来迎往的礼节,解印而

  • 庭彩

    源见“老莱娱亲”。指孝养父母。明姚夔《具庆堂为莫生赋》诗:“池鳞击寒冰,庭彩飘晴昊。”

  • 弹铗无鱼

    同“弹铗歌鱼”。明张凤翼《红拂记.英豪羁旅》:“寒灯欹枕听夜雨,堪怜弹铗无鱼。”其他 铗,剑。处境窘困,有求于人。语本《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困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

  • 曼倩贫

    同“曼倩饥”。唐卢照邻《双槿树赋》:“侏儒何功兮短饱,曼倩何负兮长贫。”

  • 日力

    《孟子.公孙丑下》:“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后以“日力”指整天的力气。唐柳宗元《叔父殿中侍御史墓表》:“自少耽学,颇工为文,既穷日力,又继以夜。”亦指时光。汉王符《潜夫论.爱日》:“功之所以能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