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

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天庭地阁,金木水火,神乎其神,让人听得如入五里雾中,神魂颠倒。”


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天庭地阁,金木水火,神乎其神,让人听得如入五里雾中,神魂颠倒。”


【典源】 《汉书·西域传》 如淳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 《后汉书·章帝纪》注引汉·杨孚《异物志》曰:“ (犀) 角中持有光耀,白理如线,自本达末则为通天犀。”《抱朴子·登涉》:“通天***,有一白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而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著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

【今译】 古人把犀视为神兽,认为***有灵异,***中央有一条线状的白色纹理,贯穿两端的叫做通犀或通天犀。传说用通天犀盛米,放在鸡群中,鸡要吃米,但一接近,就吓得后退了,所以南方人把通天犀也叫骇鸡犀。将通天犀放在谷堆上,鸟类不敢在那里停息。浓雾重露的夜晚,将通天犀置于庭院,庭院就不会沾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彼此心意相通,多指男女爱情。

【典形】 灵犀、灵犀暗通、灵犀一点、心有灵犀、一点灵犀。

【示例】

〔灵犀〕 宋·向子諲《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要相逢,得相逢,须信灵犀中自有心通。”

〔灵犀暗通〕 宋·秦观《阮郎归》之二:“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灵犀一点〕 清·袁枚《遣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心有灵犀〕 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点灵犀〕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词语心有灵犀】  成语:心有灵犀汉语词典:心有灵犀

猜你喜欢

  • 斫鼻斤

    源见“郢匠挥斤”。指高超的技艺。宋孙觌《蜀妇新寡从何纯中读左氏戏呈纯中》诗:“朱弦久零落,鸾胶续其断……一挥斫鼻斤,便举齐眉案。”

  • 斫鼻巧

    源见“郢匠挥斤”。形容高超的技艺。宋黄庭坚《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余同作》之二:“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

  • 斫鼻工

    同“斫鼻巧”。宋黄庭坚《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傥无斫鼻工,聊付曲肱梦。”

  • 斫轮老手

    源见“轮扁斫轮”。借指技艺精湛的行家老手。《民国通俗演义》六七回:“段本是个武夫……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方才酌定。”偏正 斫轮,砍劈木头制成车轮。比喻技艺老到或经验丰富的人

  • 倦尾赤色

    同“鲂鱼赪尾”。宋曾巩《送吴秀才》诗:“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述补 比喻十分困苦辛劳。语本《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宋·曾巩《送吴秀才》:“怜君满腹富文彩,~无波澜。”△多用于表

  • 倡条冶叶

    源见“倡园花”。指杨柳婀娜多姿的枝叶。泛称美丽多姿的花草树木。宋欧阳修《玉楼春》词:“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亦借喻歌伎、***。元 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

  • 梦叶熊罴

    同“梦协熊罴”。明沈受先《三元记.抵墓》:“料想天地无私,神目如掣电。梦叶熊罴在目前,天赐佳儿贵怎言?”【词语梦叶熊罴】   汉语大词典:梦叶熊罴

  • 温故知新

    指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认识现在。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学习方法。他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作老师了。【出典】:《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

  • 识微知著

    同“识微”。《新唐书.杜佑传》:“传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并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实质与发展趋势。《新唐书·杜佑传》:

  • 金门侍

    源见“玉堂金马”。指在朝为官,侍奉皇帝。唐王维《早朝》诗:“方朔 金门侍,班姬玉辇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