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


并列 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红楼梦》53回:“正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用于社会生活吊念方面。→也作“谨终追远”、“慎终思远”、“追远慎终”。


慎终追远”指旧时居丧尽礼之意。

“慎”,谨慎。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他为了父母能合葬在一起,便先将母亲的遗体浅葬一个地方 ( 殡于五父之衢) 。“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后来询问了一位同母亲关系很好的邻居老妇,才知道他父亲葬在何处,因而最终将父母 “合葬于防”( 详 “殡仪馆”条) 。孔子居丧尽礼之 “慎”可见。

“终”,终极、临终。

“追”,追思、追怀。

“远”,远祖,狂言先祖、祖先。

慎终追远”就是对父母的丧事要慎重合理,对祖先虽然时隔久远,也要虔诚地追思、祭奠。《论语·学而》: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 《论语集解》: “孔 ( 安国) 曰: 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慎终追远”,居丧尽礼,则 “民德归厚”。可见, “慎终追远”反映出人的心性修养、道德品质。

厚养薄葬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上辈人去世了,“丧尽其哀”、“祭尽其敬”,这是符合传统美德的; 而大肆操办、墓地奢华,则是不 “慎”的表现,有悖常理。而另有人丧不哀、祭不敬 ( 当然是极少数) ,则是道德的丧失、良知的泯灭。俗所谓 “清明不祭祖,等于养猪狗”,那种人同猪狗又有何异?


【词语慎终追远】  成语:慎终追远汉语词典:慎终追远

猜你喜欢

  • 启沃

    《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梁书.武帝纪下》:“朕暗于行事,尤阙治道……凡尔在朝,咸思

  • 挥翰临池

    《晋书.虞溥传》:“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晋卫恒《四体书势》谓东汉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翰:鸟毛,借称毛笔。挥翰借指挥毫。临池,指写字。后因以

  • 诗书粕

    《淮南子.道应训》:“轮扁斫轮于堂下,释其椎凿,而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焉在?’桓公曰:‘已死矣?’轮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也。’”后因以“诗书粕”称圣贤

  • 雍门感慨

    同“雍门泣”。唐李绅《悲善才》诗:“惆怅追怀万事空,雍门感慨徒为尔!”

  • 笔谏

    《旧唐书.柳公权传》:“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僻:邪僻。尝:曾。改容:脸色改变。笔谏:借笔为喻,进行规劝。意为唐穆宗为政邪僻,有一次问柳公权

  • 晚似冯公

    参见“冯唐易老”。

  • 恨之入骨

    参见:恨入骨髓见“恨入骨髓”。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见侵者则~,剧于血仇。”【词语恨之入骨】  成语:恨之入骨汉语大词典:恨之入骨

  • 置榻

    源见“陈蕃榻”。喻礼贤。唐崔融《哭蒋詹事俨》诗:“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词语置榻】   汉语大词典:置榻

  • 金错

    同“金错刀”。宋沈辽《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词语金错】   汉语大词典:金错

  • 捕影捞风

    见“捕风捉影”。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 ~何处有?”【词语捕影捞风】  成语:捕影捞风汉语大词典:捕影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