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折柳

折柳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柳”与“留”谐音,折柳便是留客的意思;行客自己折柳,自然也是惜别的表示。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在《乐府诗集》中,所收集的六朝梁、陈及唐人“折杨柳”曲有二十余首,其中大多是伤别之辞,而怀念边戍征人之作尤多。故诗文中常用“折柳”为惜别的典故,也用为送别或赠别的代称。

南朝梁元帝(萧绎)《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文苑英华》一二六)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雍陶《折柳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词语折柳】   汉语词典:折柳

猜你喜欢

  • 若教鲍老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

    鲍老:宋代戏剧脚色名。郎当:衣服宽大不合身貌。 如果让鲍老在筵前歌舞,他那舞袖郎当的样子会更加令人捧腹呢! 比喻批评与被批评双方,如果易地而处,则前者比后者的缺点更严重。语出宋.杨亿《傀儡》诗:“

  • 泥丸封

    同“泥封函谷”。清曹贞吉《百字令》:“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

  • 利断金石

    源见“同心断金”。形容友情诚挚深厚。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今我与子,旷世齐欢。利断金石,气惠秋兰。”

  • 九世仇

    《公羊传.庄公四年》:“(齐)哀公享乎周,纪侯讚之。以襄公之为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春秋时,齐哀公被纪侯诬陷,遭

  • 如鼓瑟琴

    见〔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述宾 瑟琴,古代弦乐器。比喻夫妻之间像琴瑟合奏那样和谐美好。语出《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闺训千家文》:“清依斯论,~。”△褒义。用于描写夫妻和美。→荣

  • 骑扬州鹤

    同“骑鹤上扬州”。清黄遵宪《番客篇》:“富贵归故乡,比骑扬州鹤。岂不念家山,无奈乡人薄。”【词语骑扬州鹤】  成语:骑扬州鹤汉语大词典:骑扬州鹤

  • 青琐***

    源见“贾女香”。指男女私情。明许自昌《水浒记.标目》:“红粉多情,青琐***巧。剑底风生,激得有家难奔。”【词语青琐***】  成语:青琐***汉语大词典:青琐***

  • 鞭长莫及

    形容由于条件不具备,力不从心。比喻力所不及。公元前595年,楚庄王率兵攻宋。次年春,宋国告急于晋,晋景公打算率兵救援。晋大夫伯宗说,不行。古人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祐楚国,不能和他竞

  • 萧史凤台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春秋时萧史教弄玉吹箫并结为夫妇,秦穆公为之造凤台事。唐李瀚《蒙求》:“萧史凤台,宋宗鸡窗。”

  • 犬牙错互

    见“犬牙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