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赜( ㄗㄜˊ zé ):幽深不明。索:求。钩:钩取。致:达到。 探讨幽眇处,索求隐晦处,钩取深奥处,推致辽远处。 指探索事物的隐秘内情或深邃义理。语出《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及周史之筮敬仲,庄叔之筮穆子,可谓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矣。”晋.夏侯湛《昆弟诰》:“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图纬六艺,及百家众流,罔不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梁启超《国文语原解》:“夫律者,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也单引 ① 〔探赜索隐〕。三周.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由此而言,探赜索隐,何谓为妄?”唐.王勃《四分律宗记序》:“原始要终,探赜索隐。”


其他 探求深奥精微的道理,搜索隐秘难见的迹象。《周易·系辞上》:“~,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多用于探索方面。也作“探奥索隐”、“探幽穷赜”、“探幽索隐”、“探赜钩深”、“探赜索隐”、“赜探隐索”。


【词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成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汉语词典: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猜你喜欢

  • 漆身

    同“漆身吞炭”。明陆垹《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清刘震《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先后得死所。”【词语漆身】   汉语大词典:漆身

  • 子美瘦

    同“饭颗瘦”。宋苏轼《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尔来子美瘦,正坐作诗苦。”

  • 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股肱:股是大腿。肱是胳膊。股肱,比喻帝王左右辅佐得力的臣子。 竭尽辅佐的力量,再加上忠贞。 旧时形容大臣的节操。语出《左传.僖公九年》:“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

  • 卖剑渤海

    同“卖剑买牛”。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诗:“屯田金城古不谬,卖剑渤海今其时。”

  • 自古而然

    然:如此。 从古以来都是这样。语出《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汉.王符《潜夫论.潜叹》:“夫在位者之好蔽贤而务进党也,自古而然。”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文人相轻

  • 北里

    唐.孙?《北里志》:“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唐代京城长安有平康里,因在城北,故称北里。又其是***聚居之地,故后称妓院所在地为北里。《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

  • 邓通饿死

    源见“邓家铜山”。意谓注定的结局。唐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邓通饿死严陵贫,帝王岂是无人力?”

  • 兼葭秋水

    源见“蒹葭伊人”。兼,同“蒹”。喻思慕的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四回:“兼葭秋水,相失交臂,我劳如何?”并列 兼,同“蒹”。芦苇傍水而生长。比喻对所敬慕人的思念。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4回:“~,相

  • 履薄

    同“履薄临深”。南朝 梁陆倕《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元揭傒斯《清江黄氏池亭》诗:“惴惴若有畏,凭凭知弗任。既抱执盈念,仍怀履薄心。”【词语履薄】   汉语大词典:履薄

  • 目下十行

    源见“五行俱下”。形容看书速度极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见“一目十行”。《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书穷万卷。”【词语目下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