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改过自新

改过自新

指汉文帝对吴王刘濞(bì壁)宽大赦罪,使他改正过错,重新做起。后以此典比喻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刘邦侄子,封吴王,领地东阳郡(今安徽省境)、鄣郡(今江苏省西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北部)、会稽郡(今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大部)。他儿子刘贤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朝见汉文帝,陪伴皇太子刘启饮酒、博戏,博戏中争执起来,吴太子刘贤对皇太子刘启不恭顺,皇太子刘启拿起博戏器具击死吴太子刘贤。于是朝廷把吴太子刘贤灵柩遣送回吴国(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吴王刘濞怨恨说:“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来安葬呢!”又把吴太子刘贤灵柩送回长安安葬。从此吴王刘濞逐渐失去封国藩王之礼仪,借口有病不去长安朝见汉文帝。汉文帝宽恕他的过错,赏赐吴王刘濞几案和拐杖,示意他年老不必来长安朝见。后来,汉文帝死,皇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御史大夫(管监察、执法、重要文书图籍,位仅次于丞相,并和丞相、太尉合称三公)晁(cháo潮)错在奏章中说:“如今吴王因为从前有吴太子刘贤事件之嫌隙,假装害病,不来朝见,按照古代法律应该处死,汉文帝不忍心,还赏赐几案和拐杖,恩德极其深厚,吴王刘濞应当改过自新。”此典又作“过改自新”。

【出典】:

史记》卷106《吴王濞列传》2823、2825页:“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古代游戏)。”“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dǐ底,掷击)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yùn运。怨恨)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赐吴王几、杖,老,不朝。”“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xì戏,通“隙”,嫌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例句】:

唐·白居易《议肉刑》:“其欲废之者,则曰:‘刻肤革,断支体,人主忍而用之,则恺悌侧隐之心,乖矣。’此缇萦所谓虽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由者也。” 元·施惠《幽闺记·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自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80回:“子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 清·李绿园《歧路灯》14回:“谭大兄在日,毫无失德,世兄终为全器。此时不过童心未退,能知聆教,将来改过自新,只在一念。”


见“改过从新”。


【词语改过自新】  成语:改过自新汉语词典:改过自新

猜你喜欢

  • 拔围出夫

    《晋书.刘遐传》:“刘遐妻,邵续女,骁果有父风。遐为石季龙所围,妻单将数骑拔出遐于万众之中。”晋人刘遐妻英勇善战,有一次刘遐与石虎作战,被团团包围。刘遐妻带领几个勇士冲入重围,救出了自己的丈夫。此事为

  • 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硬去做超越可能的事,只能使自己粉身碎骨,必然失败。相传颜阖将要去作卫灵公太子蒯聩的师傅,但是他发现太子天生嗜杀,如果放纵不管就会危及国家;如果加以约束又会遭到报复,危及自身。便问计于卫国

  • 毛女

    汉刘向《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百七十余年,所止岩中有鼓琴声云。”后用以为

  • 只鸡

    同“只鸡斗酒”。南朝 梁萧纲《徵君何子晳先生墓志铭》:“寂寥岩穴,荒凉渭滨。桥曰只鸡,徐称酧素。”宋范成大《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诗:“生平书札频双鲤,岁晚交情但只鸡。”同“只鸡絮酒”。李光《赠别穉兰

  • 胯下人

    同“胯下韩侯”。元陈基《淮阴杂兴》诗:“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词语胯下人】   汉语大词典:胯下人

  • 严子持竿

    同“严子垂纶”。唐罗邺《题沧浪峡》诗:“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

  • 布衣蔬食

    穿粗布衣服,吃粗糙饭食。形容生活俭朴。王烈(约141-218年),字彦方,早年有盛名,通识治道。他办学校,救济灾民。他所居的地方民风淳厚,行人路不拾遗。诸侯都亲自前去拜访他,询问如何施政。他立志不仕,

  • 齐大非耦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齐釐公)欲以文姜(齐釐公女,后嫁鲁桓公)妻郑大子忽(郑庄公之子,一作大子忽,《史记.郑世家》作太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同偶,即匹、配的意思),齐大

  • 恩人相见,分外眼明

    分( ㄈㄣˋ fèn )外:格外。 与恩人相遇,眼睛格外明亮。 形容感恩图报,对恩人难以忘怀的样子。语出明.高则诚《琵琶记.义仓赈济》:“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石点头.玉箫

  • 三年艾

    源见“求艾”。指良药。亦喻治国良策。宋苏轼《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宋张侃《池边》诗:“劳神空觅三年艾,妄想休乘八月槎。”【词语三年艾】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