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鹰鹯
《左传.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光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鹰鹯(zhān似鹞鹰的猛禽)是捕食鸟雀的猛禽。齐太史克引用臧文仲语,用鹰鹯逐鸟雀比喻诛杀不忠于君的叛臣。后遂用为征伐叛逆之典。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
《左传.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光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鹰鹯(zhān似鹞鹰的猛禽)是捕食鸟雀的猛禽。齐太史克引用臧文仲语,用鹰鹯逐鸟雀比喻诛杀不忠于君的叛臣。后遂用为征伐叛逆之典。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
《孙子.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立:处。善于作战的人,能够一直处于不败的境地,并不失时机地打败敌人。后因以“立于不败之地”形容长胜不败。宋辛弃疾《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同“挟山超海”。《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词语挟山】 汉语大词典:挟山
意谓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很快。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墓疏》:“余谓天下凡事必须量力为之。其进
同“北斗以南一人”。宋王以宁《好事近》词:“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
源见“持布鼓过雷门”。自谦才学浅陋。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诗:“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
同“锥处囊中”。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词语锥囊】 汉语大词典:锥囊
《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过去讲宿一夜为一舍,趼则是指脚掌因久行受摩擦而生的硬皮。旅宿百夜,脚底的老皮上又长了新趼。后以百舍重趼喻指长途奔走,十分辛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担任县令之职。明冯惟敏《黄罗歌.示侄》曲:“罢河阳种花,效东陵卖瓜。”
源见“三人成虎”。谓流言惑众,以假乱真。汉王充《论衡.累害》:“夫如是市虎之讹,投杼之误不足怪,则玉变为石、珠化为砾不足诡也。”宋陆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诗:“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颡,前额,俗称脑门儿)似尧,其项类皋陶(音gāo yáo,传说为舜时的贤臣),其肩类子产(春秋时郑国的大夫